教育的演化,让我们把应试教育,或者是学校教育当成教育的全部。所以,我们把学校教育模式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视为教育的核心矛盾。
但我觉得,教育的深层矛盾,不是学校的教育模式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而是我们把学校教育与教育划等号,进而,把学校教育与个人成长混为一谈了。个人成长,是个体在人类社会的演化中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基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于接受学校教育的人)和个人不确定的人生经历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学校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实,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对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只是,它的贡献不是培养了杰出的人才,而是把人类知识进行了广泛的普及,也就是大众也有机会获取以前只属于少数人的知识,进而,满足了工业社会的人才需要。
我们吐槽现在大学所教的内容很多都是具体的技能。这不就是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初衷吗?
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不是培养伟人的,伟人其实也不需要学校。
我们学校从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工业生产提人才的。也就是,你接受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学普通的知识和能力,找个普通的工作,过普通的生活。
大学教你的是如何帮别人写程序,而没有教会你如何创办软件公司;商学院教的是你如何帮老板做业绩,而没有教你如何创业当老板……学校教的都是安全感十足的打工技能,不是培养你的高风险高收益创造性能力。
一个人,想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一定的冒险精神,面对挑战时的乐观情绪,把奇思妙想转变为现实的能力。显然,学校教育无法满足这些,这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良好的成长经历。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甚至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所以,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核心在于家庭教育。
只是,我们现在不积极地提供家庭教育,不积极的辅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或者不信任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成长和教育,而把太多的责任赋予学校。最终造成了我们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的过度批判。
其实,扭曲的是我们自身的教育理念,或者是父母逃避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更好的教育意味着优质的家庭教育,那父母如何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我们下一篇文章谈论具体的家庭教育。
文献资料:
图片来自网络
知识推荐:
1. 艾莉森·高普尼克:《园丁与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