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你的人生经历,有没有一个特别的时间,让你做出了一些改变?
我是有的——2014年10月15日,该是一个平常的日子:风和云必不可少,阳光在某一处笑。从这一天起,我做了两件事,一直坚持到今天。一是跳绳,一是阅读。今天是第705天,两年差32天。
近两年读书计划:
(1)一年读50本书。八个月完成。
(2)100天读33本书,78天完成
(3)100天写五万字读书笔记,完成八万字。
(4)一年读100本专业书籍,八个月完成。
这是总结和回顾,也是新的开始。
看到这样的整理和数字,竟然有些恍惚:每个阶段,我们的世界,都会被某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打开一个口子,有时候我们会沿着这个口子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遇到了不同的亮光;有时候我们走一段又退回来,按部就班。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打开我阅读这条口子的人。他叫欧帅,人帅,思想更帅。
14年,我刚从学校辞职出来创业。“创业”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和朋友一起,租一个小房子,带几个小孩子,教他们写小学生的文字。
一学期过去了,体会了睡到自然醒的自由、每个星期上两天班的随性;也感受了吃饭时房子里回荡咀嚼声的孤独、去一趟市场东西重到手指充血的无助。
还有恐慌:毕竟前路漫漫,你必须一个人走;毕竟天大地大,你还是一个啥也不懂的小妹子。
这时,遇到了湖南托管教育联盟的靳总,那是团队还没有组建起来,他一个人跑遍长沙大街小巷,深入了解“托管机构”现状,每每和我们聊“平台”“资源整合”,他高深莫测,我们一脸深沉;遇到了“匠托管”的发起人欧帅,他讲起“教育”来头头是道,有规划,有野心,还有一步一步的行动。他眉飞色舞,我们一脸懵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种侃侃而谈既能聊教育金融情怀梦想,又能聊网络流行语奇葩浑段子的人,在人群中自带光环的是吗?
一天,看到欧帅的一条朋友圈:“今年读50本书的目标提前完成”。那一刻,感觉一束光照亮了我。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直到你遇到了一个人,你会听见自己的内心在呐喊:对,我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于是,开始阅读。制定了第一个目标:一年读50本书。
2014年10月15日,在纸上很认真地画好表格,记录时间。一年52个星期,一个星期读完一本书,按照一本书300页计算,一天读40页。前期可以慢一点,一天读30页。
第一本读的是冯仑的《野蛮生长》,这是我初次读到关于企业的书,读到“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伟大的人都是管理自己”,有种被击中的感觉。一天30页不难,况且这本书还比较好读,偶尔一天能读48页,下次能读60页,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积累页码,一本书越读越少,这种累计的成就感,让我迫不及待翻开了下一本书——
冯仑的《理想丰满》。书名就像谶语:只有经过了野蛮生长的时期,才能迎来理想丰满的状态。而每天一点一点读书的状态,也感觉自己在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