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一起休息的周末,明明把起床闹铃关闭,随着窗帘透过越发明亮的光线,房间门被点点轻轻敲响,在二毛的尖叫声中醒来,早上七点半。
起床洗漱,熬煮一锅新鲜豌豆粥,蒸上昨晚楼下夜市买的发糕,煮上几个咸鸭蛋,等二毛欢欢高兴地啄着饲料,点点从楼下回来时,早餐已准备好。
看时间还早,看看窗外多肉干枯叶子,用镊子轻轻夹住扯掉,土壤过于干的喷洒复合肥水滋润。

等家人起来一起早餐,准备出去走走。计划元通古镇——怀远古镇——街子古镇转一圈。早上十点出发,经成名高速到达崇州元通古镇,刚好十一点。在游客中心前面测量体温,出示健康二维码,领取了三张元通古镇今日已登机检测标识卡。

元通古镇距离成都市区38公里,古镇历史1650年,为四大集镇之一,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贯穿元通全境。
走在古老的元通古镇,稀疏的行人,街上很安静,能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从麒麟街上的黄氏和罗氏故居能依稀看到元通曾经的华丽,临河小巷口的哥特式建筑展示着小镇曾经的华丽。

时光仿佛凝固,眨眼之间,便见到飞檐翘角,那横跨江河的索道,紧紧锁住时光的脚步,一砖一瓦之间,承载着岁月的沧桑,阁楼上的窗花,墙壁上的青苔,被小镇悠久的历史滋润。


天主教在清代乾隆年间传入崇州,首先在崇州建教堂,以后陆续在全市设立六座分堂,元通教堂是其中之一。之前在彭州白鹿镇也看到天主教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更美更华丽,但少了历史的沧桑感。
元通古镇最早见于文字记载当追溯至东晋时期,光绪三年的《崇庆州志》记载,明英崇正统年间,有圆通寺始建于水渠乡,由于此地居水陆要冲,故清代便在此兴场建镇。自建镇之日起,就商贾川流不息,舟楫往来不断,兼之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至清代,南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桥头江岸那默默伫立的各省会馆,仍见证着昔日的辉煌。

元通古镇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有水可依,有山可靠,所以古镇那大小不一的街巷保存完好。木板青瓦相连成片,保存至今的古老民居,仍然散发着浓浓的古韵。挪动着每一寸脚步,推开每一扇窗棂,仿若时光逆流,身不由已地走进了历史。

小巷深深,从东晋走到明清,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一处小院的门板上,依稀可见当年语录:节省每一个铜板为……

匆匆漫步小镇一圈约一小时,已走到望江楼附近,集聚半天的乌云,终于憋不住化作雨滴抛撒下来,那个亲热劲让我不得不拿出包里的雨伞撑开。雨中的古镇烟雨濛濛,仿若古时待字闺中的姑娘,幽怨朦胧:“宅家几月的孩子们,古镇欢迎你们。”

在雨中从元通古镇到了怀远古镇,随着雨越下越大,我们在怀远古镇走了一圈,直接过桥转上了川西旅游线。在重庆路上,两边的油菜花已谢,油菜荚正努力地吸收着春雨,在风雨中欢送路过的车辆行人。
本想着再走走街子古镇,再回味下春天的古街,无奈风雨齐下,担心淋雨后着凉,早早结束回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