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看桃夭老师写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每一个人当初从哪里来,似乎又要回到哪里去了,那些飘扬的小种子们,又飞散到沙漠的每一个角落了吧,故事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秋天来了,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地扬起来,带到远方……
读这段话,忽然想起《草房子》,想起桑桑的故事,想起桑桑站在屋顶上,看着油麻地静静流泪的画面。
在我的眼中,这两个故事有着太多的契合之处:
它们都是让人动容的生命叙事;它们都带有纯净的,童话信息。小种子教室,油麻地小学散发着一种生命原初的美好,空气里荡漾着;它们都能读出人性里的悲悯,善良和生活的无奈、不幸的对峙以及抗争;它们都是一颗安静的灵魂用最纯净的文字在讲述……
但它们在本质上又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是文学作品,以回忆的美好锻造出的成长的童话,所有清澈如江南的溪水,叮叮咚咚地见证生命的美好。而另一个则是教育叙事,五个年头的教学经历凝聚成四季,如北方奔涌的河,沉静包容中蕴藏生命之道。,
一
桃夭老师不是桑桑,多数时候,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
虽然来到蒙赫尔镇,并非她自主的选择。但当春夏秋冬展开,小种子教室的一切都是她亲手建造的。她是这段叙事的创造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她自己书写的童话:
遥远的内蒙古,在蒙赫尔镇有一所学校,那儿的孩子们可喜欢唱歌了,可喜欢读书了,他们的教室里没有花草,他们的老师说花儿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就是一粒粒种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渴望着开出一朵灿烂的巨型花,带给世界一份美好呢……”他们的老师说。
其实,回到生活的处境之下。我知道,如果没有桃夭老师的存在,这个故事不会出现。这里会继续冬天的大雪,秋季的狂风,短暂的春天会开出一朵朵,一片片美丽的野花。但这里的很多孩子,会延续父辈们的世界,继续在荒漠里行走。
小翔,莎沙,苏铁,杏儿……
这些孩子在书中的出场,都是一个重重的鼓点。如果这是一幕电影,我仿佛已经在这压抑,厚重的音乐声中读到了故事主角随后的艰辛。而且这并不是电影,而是一场真实的生活。
这意味着,不会有蒙太奇的剪辑,不会有瞬间的闪回。只是一天天的走进教室,一天天的在办公室里备课,一天天地回到宿舍……
这样,五年。
书中的开端偶尔可以见到这些艰辛:
她想烧点水喝,打开水龙头,还是没水。”
失眠,严重地失眠。
几乎每夜只能睡着二三个小时,然后就睁着眼到天亮,大脑中全部盘旋的是教室中的事。偶尔一觉睡到四五个小时对于桃夭老师来说简直是节日
桃夭老师总不能忘记那些个周末,星期五孩子们走后,她和陈老师分好任务,就分头准备下周的课程,几年如一日。
奇怪的是,当故事延展下去,你再也见不到类似的句子,尽管,你知道它一直都在如此。
当然,开荒者看见叶子绿了,还会去数手上的伤痕呢?
二
小种子们无疑真正开出花来了。
书读到最后,我常常会在小种子们的文字里停滞很久。他们的表达,他们的思考,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已经超越了同龄人应有的高度。而在秋天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曾经站在多么荒凉的起点上。
在书中,我们能看出她们经历了怎样的生活?
他们读诗,从儿歌到现代诗歌再到古诗,再到泰戈尔。
他们读书,从最开始的绘本一直往前延伸到《世说新语》、《三国志》……阅读量直到每周一百万字。
他们写作,假期的写作数量达几万字……
他们唱歌,小桥歌会,乐队……
他们参与到各种庆典中去,一次次在崇高的氛围中反思自己,锤炼自己。
桃夭老师做的,其实已经不是一种教学,而是一种教育的生活。她和她的孩子们不是在经历知识的传递,而是回到了人类最早的美好时代,如孔子,如苏格拉底一样,一群人围绕着最伟大的智慧起舞,歌唱。这样的教学,这样的学校里,人的本质意义得以体现。
我可以列出很多动人的教育细节:
当家长当孩子面批评他们的时候:“不管怎样,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她有问题……”桃夭老师还是一再地强调,她看着莎大大的怯怯的眼睛,怎么都不相信莎会有什么问题。
当孩子遭遇学习困难的时候…..元月十八日,补课最后一天,老师已带着他们读了近百首儿歌了,故事以每天最少两三个的速度,也已讲了不少了。第二天桃夭老师要回家过年了。
当孩子家庭遇到事情的时候:桃夭老师心里很矛盾,跟她爸爸说这件事吧,一个老师掺和到学生的家事中不太好,不说吧,看着百灵整天哭哭啼啼,无心学习,她心疼又着急。思量再三,她给百灵的爸爸发了个短信……
这些却是叙事里最不起眼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奉献,在付出中坚持如此艰辛的五年。如果仅有这些,这也许是个故事,而不是一篇真实的教育叙事,
当桃夭老师站在五年的最后的终点时,她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来考验她,来引领她,来让她体会生命的最高意义。于其说是她带着孩子穿越这些课程,不如说是孩子们带着她穿越这些课程,让她对自身,对生命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有些词语是熟悉的,现在那些词语是活生生的,是和生命相关联的。
吉檀迦利中说: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这五年,桃夭老师成就了江小鱼,杏儿,翠翠,小海……他们也成就了桃夭老师。生命经历了悲与喜的漂流,和一个个生命彼此成就,终于进入最深的内殿,获得应有的光辉。
三
桑桑坐在屋顶,看着秋天的白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草房子的开头,桑桑要走了,他不知道油麻地会不会记得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永远记住油麻地。
世界的每个地方,都会被大风吹过。我们,是风中的叶子。
我问桃夭老师,那么累,你怎么写下来这近二十万字的记录。她说,她害怕。她怕自己不去记录,这些人,这些事很快消失,没有人会想起。她说,她想记住这些。
我知道,她走过很多地方,被大风吹过的地方。
实际上,谁又不是这样呢?我们漂流很久,最终要寻找什么,最终能得到什么?谁又能知道。那传说中安息之地,精神的圣殿真的是否存在,是否真的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不再彷徨,不再恐惧呢?
桃夭老师的故事记录的只是从前。她如今在一个新的地方,新的学校遇上了一群新的孩子。她在记录新的故事。那么,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