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里看到一篇文章叫《回复别人,是一种教养》,可有些时候真就是不想回复,如果不回复这事,真跟教养扯上关系,那我就没教养了。(对,就是这么任性。)
针对回复这回事,跟教养好像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吧,可也还是有些的。如果你发消息是核对工作方面等正事,对方在刷朋友圈, 而不回复。或许这就真和教养扯上关系了。但并不是所有人找你都是真的有事。所以有些时候真的不想回你。
1,不论是秒回还是怎样,都让我在等
前阵子,当我在记单词时,进微信就看到朋友H发来好几条语音,立即听了她的语音。背景是嘈杂的音乐,里面也是别人的歌声,她应该是在KTV等地方。
“这么晚,还没回去?”放下书本,回复她。 等了十几分钟也不见回复,可能手机不在身边,也可能没看手机,我继续记单词,手机也停留在微信页面。再过一会,收到她的消息,还是一段别人唱歌的语音。我秒回“你是你朋友们都在一起玩吗?”,可秒回也是等了许久都没有回音。或许她只是手不小心点到语音发过来的,我想着。
就这样来来往往地不知多少次后,我回“在忙”两字,便退出了微信。
或许她后面是真的有时间会好好聊了,但我却不想聊了,再也不想在长长的焦虑中傻等回复。
我们都有各自的事情需要忙碌,谁也不是每天只盯着手机,我理解你的不及时回复,但不代表可以理解每每是秒回,还是石沉大海的久久等待。主动久了谁都会累,等待就了也会累。
如果你忙没时间,烦请忙好、有时间之后再联系。不要发了一条消息,就再也没有回音的玩消失。等你想起,才回复。你可知我等了多久,会累的。
在相隔甚远的我们,靠着即时聊天工具维护的微弱的感情,而等待只会慢慢将它们消耗殆尽,让不再有及时回复的冲动,也渐渐沦为熟悉的陌生人。
2,语音消息,低效率
弟弟跟我聊天,两个人聊着聊着,他就给我发长长的语音,里面可能是旁边叔叔阿姨大娘说话的声音,也可能是没有声音,而他说的话总是在最后还只有一两秒。问他是不是在忙、是不是要做作业,又说没事,还说和我聊天,可这聊天真的有好好在聊天吗?谁愿意听长长一段语音还没有说话的,之后便会让他打字,实在不行就敷衍几句,不聊了。
后来和他聊,我总会选择语音通话,不用听着空白的语音,两个人有事说事,没事聊家常,聊完就挂。方便省事。
微信语音的便利性,让许多不得闲的人,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人交流,可语音不具备进度条的功能,每一条语音你都得从头听到结尾。假如听语音时,不小心被身边人打断,这就意味你得从头听一遍,也许就是那一两句,甚至仅仅是被打断几个字而已,都得重听。
我们对文字消息和语音消息处理的接收程度也不一样。90%的我们,看一段长长文字差可以记得差不多,可听一段长长的语音,很容易听后面忘前面,需反反复复听几遍。
如果遇上工作上需要转发给他人的内容,语音就更麻烦了。第一,语音不能直接转发。第二,语音要转换成文字,还得仔细听语音核对文字。这都无疑不是语音沟通的障碍。
3,群发消息,只是顺手
微信投票,朋友圈点赞,各种节日祝福,天气变冷亦或早晚问候,还有微信清理……好像我们都已习惯了微信群发。
前两天收到的微信:“怎么你电话打不通啊”。心想:电话打不通,怎么可能上午还接电话,再者你都没有我电话,怎么打我电话?点进去看到是一条条的群发微信,关于天气变冷注意保暖类的消息,而这一天中已经收到不下四条这样的群发消息了,他同一个也收到三四条不同的群发消息。说实话,我当时是有拉黑冲动的,由于是认识的就默默退了微信。
在这个满是套路的时代,可这事真的没必要套路,群发只会让人心烦。若想关心一个人,你自己敲几个字发过去,肯定比群发更让人觉得真心。担心自己编得不好,总比一看就是群发强。在群发滥用的时代,每天都收到不同的群发,你觉得你的群发能博好感?
节日祝福本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可偏偏演变成了微信里的全选功能和一键全发,活生生成了群发收容所。
再者群祝福是真的想每一个人发节日祝福,还是其他人都在发的跟风行为,甚至是无所事事的消遣?还有你群发的那些人,你期待过回复吗?
中秋节时,一天都在填词,晚上打开手机看到几十条群发来的祝福,想着每一个人独一回复,又想偷懒,就选择群发。“你怎么大晚上还发啊?”朋友说。“我才看到,今天没看手机。”
“其实你也不用发,有几个真想过别人回的。”听着这话,当时心里蛮苦涩的,原来群发的人都没期望会收到回复,我却当了真。
还有一群人总是喜欢问“在吗”却永远不见下文,有时候就在想,你是想回你“在呢”还是“不在”?其实在你问了一遍之后完全可以发你想说的话,看到了自会回复你,而不是见你在锲而不舍地问“在吗?”“在吗”“在吗”,问多了只会让你不想回复你,而不是迫不及待的回复你。
所以,有时候是真的不想回复你,即使你在骂着我没教养也还是不想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