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不及一晃,我又要踏上离乡的旅程,生活犹如套紧的缰绳,一直牵引着我不曾停歇的脚步。
女儿倚在妻子怀里,没有了往日天使般的微笑,虽然小家伙刚满一周岁,但她像是预知了我将要离开的消息,默不做声,只是静静地看着我。妻子是个爱哭的女人,即便努力控制,我也能清晰的看见她湿润的眼廓,还有嘴角微微的颤抖。 我必须马上走,我不知道下一秒我是不是还能努力保持微笑。
“爸......爸......”女儿张开双臂,身子倾向我,要我抱她。我接过女儿,不由得转过头,不让妻子看见掉落的眼泪。
我把门关上,手紧紧握着门把手,顿时舌根一阵苦涩,眼泪潸然。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走了多远,我望了一眼家的方向,便再也没有回过头。
列车缓缓开动,我靠着窗台,看着流过的风景,不免有些失落。多年的外地摸爬滚打并未造就一颗坚强的内心,反而使我变得愈加思乡心切,厌倦了他乡的山山水水,看烦了异地的风土人情,对家的留恋是骨子里不可磨灭的性情。何时才能告别这种近乎“浪迹”的生活,家人无奈的眼神,亲友慨叹的声音,无不冲击着我这用枯木搭建起来的脆弱之心。
十年恍如隔世,从少不经事到与世无争,用青春赌了孤独;从清心寡欲到灯红酒绿,用酒杯碎了梦想。
因为离家,不享合家团圆之乐,不报父母养育之恩。
我喜欢听一首歌,歌词这样写: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一首《母亲》唱遍大江南北,诉说骨肉亲情,感动华夏儿女。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眼前的羁绊,生活中的矛与盾让我们没有勇气选择放弃,总有种种借口将亲情置若罔闻。我们把誓言献与事业,把微笑留给领导,却把冷落抛给亲情,“步履蹒跚”的几十年也只能走过、路过、看过。
妻子是我的知音,我倾诉时她倾听,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每一寸肌肤,我对她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作为一个男人,我最大的幸事是选择了对的伴侣。临走时,妻子暗淡的眼神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知道在我转身的那一刹那,她已经泪如雨下。我恨不得丢下行装,大声喊出一句:“我不再离开你!”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不是编剧,可以修改故事情节,也不是导演,可以指导演员演技,我就是一个演员,一直扮演着不喜欢的自己。
我曾参加过一次单位组织的心理课程。心理老师让大家闭上双眼,想象身处一片树林中,随他的讲述勾画脑海中的景色。我回到了小时候田地里的小树林,树林间郁郁葱葱,突然间那棵最粗壮的树倒下了,接着第二棵也倒下了,第三棵,第四棵......当我睁开眼,直接映入眼帘的是窗外的荒山。我向心理老师描述了这一切,他没有作出解释,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你的心不在这个地方。”
其实,无论我们年龄大小,职位高低,最难的就是选择放弃,当我们所拼搏的初衷与梦想渐行渐远,那拼搏将毫无意义。记得一篇文章里写道:一位美国女CEO正值事业蒸蒸日上,名利双收之时毅然决然选择辞退,回归家庭,重拾亲情。可能大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她却说:我的事业越发成功,我就越发无法弥补对家庭的责任,父母已近迟暮,谁来完成他们安享天伦的夙愿;儿女呱呱坠地,谁来打开他们认识世界的启蒙。是什么给了她放弃的勇气,我想应该是责任吧。与其过的不快乐,不如大胆跨出一步,不带走一丝遗憾。
我钦佩这位勇敢的CEO,我同样羡慕她。前几日,一位要好的同事告诉我:领导有意调我去机关办公室工作,但是必须放弃轮休的机会。我果断但委婉的拒绝了领导的好意,因为这已不是我第一次放弃这样的机会,其实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个“机会”。我明白如果选择了这一步,便真正踏进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勇敢的放下现在浮躁的生活吧,即便生活惨淡,但仍旧不悔恨当初的决定,不追忆逝去的年华。张开双臂,拥抱父母,拥抱妻儿,还给家那份流失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