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校长”的传奇人生
----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侯绪让
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侯绪让,当校长十余年了,按照国家人事部门的惯例,步入耳顺之年就该退位了。可一中的教师们说:侯校长不能退呀,他当校长我们心顺!学生家长说:侯校长不能走呀,怎么也得等我孩子毕业!学子们焦急地说:老校长再陪我们几年,我们心里才有底呀!真可谓“众星共之”。
蛟河市委、市政府体察民情,两届班子相继做出顺乎民意的决定:念侯绪让对教育、对一中的突出贡献及师生们和各界人士的请求,从一中的长远出发,只要侯绪让同志的身体适合工作,可为“终身校长”。这一道令传下来,一中全体教职员工及学子们高兴了,因为实现了当代中国民间有关幸运的格言:念书有个好老师,工作有个好领导。教育系统的领导也高兴了,教育改革有个标杆,总比“摸着石头过河”有抓手。市民和十里八村的农民们更是高兴了,孩子们能上大学,望子成龙有望了。然而,侯校长却没有众星拱月之感觉,而是恪守着他那人生的格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展云舒。是呀,民意不可违呀!明知道再干下去也是挨累,“我得对得住养我的关东父老,这个“先进”那个“模范’的,都是蛟河父老兄弟给我的。在我有生之年,我将不遗余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这是他掷地有声的承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是闯关东人的一种品德。
闯关东历艰难,山乡落户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谁相信侯校长是位山东人呢?寻根问祖,他会说,祖籍正是山东。那是1942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熄灭。就在这年的腊月,侯绪让降生在山东东平县的一个乡村里,此地背依水泊梁山,面对孔子的故园曲阜,水广地阔,千古幽幽,载着多少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1953年,东平梁山一带洪水泛滥,横灌八百里。为了逃生,父亲带着11岁的小绪让,挑着行李,背上干粮,踏上了闯关东的征程。
生命的希望像一场梦!广阔的关东大地,那里是他们的落脚之地。听说关外有个姑姑,在长白山一带。也听说长白山一带富饶,即使挖山菜吃野果也能生存下来。
开拔!向长白山进发。
那时候东平县没有火车和汽车,出门只能徒步行走。父亲挑着担子,他紧随其后,随着逃荒的人群,足足有两天多,走了百余里地才到了泰山附近的万德车站。挤上烧煤的蒸气火车,五六天光景,才到了蛟河县的白石山乡。抬头望去,莽莽的长白山,延绵而去,巍峨壮观。他们在长白山的余脉白石山,找到了姑姑的住所。不敢相信,那样的茅草屋怎能抵挡塞外寒风的侵袭?每当大雪纷飞的时节,屋里也是银地腊窖,水缸冻得邦邦的,不用铁钎穿都舀不出水来。哎!好歹有个落脚之地啦。用葵花杆子将姑姑家的厨房隔成仅有几平方米的“蜗庐”,盘个土炕,就是他与父亲的居室。
白石山乡南小屯一共六户人家,地广人稀,都是靠垦荒养家糊口。每年到了清明节之后,这里的冰雪才能融化,父亲带着他垦荒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多。老人知道读书的重要。从山东老家出发之前,母亲含着眼泪话别的时候,一再嘱咐,有天大困难也得把书念好,这有关孩子的前程呀!现在看来,他没有辜负父母的嘱托。侯校长颇有感慨地回忆道,有两件事使我终生难忘:
童年的我是勤奋的。13岁那年,我每天做完早饭,背着一筐菜,翻过一座小山,走过一段池埂子,到六里地以外把菜卖掉,别人卖3分钱一斤,我就卖2分钱一斤,然后再到学校去上课。赶上大雪封山,白茫茫一片,不知路在哪里,只有趟着没膝深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学校赶。6里路要走个把小时,惊奇的是我从未迟到过,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第二件事,是我到南小屯那天起,就承担起两口之家的家务。父亲身体不好,挑水、做饭都是我的事。星期天还要推碾子拉磨,摊前饼。父亲回山东之后,就是我一人顶门立户。现在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我总觉得艰辛是一种财富,它磨练了我的意志,也懂得了人生,使我更加珍惜人生。
白石山是侯绪让成长的摇篮。1958年,侯绪让考入蛟河师范读书,全年级200多学生,学习成绩总是数一数二。他的作文经常作为同学的范文。老师忙的时候,还让他给学生上辅导课。他当选为学生会的学习部长,1963年,他又以“优秀毕业生”的称号结束了师范的学习生活,被分配到蛟河实验小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干教育成名师,铸就辉煌
说心里话,干教育并不是侯绪让的原本理想,而是由于家境贫寒,考不起大学。58年那会儿念师范是不花学费的,要生存还得学知识,考师范是两全其美的选择,就这样,命运在不经意间把他推入教师的行列。侯绪让干教育也不是一举成名的,而是经过四十年的风霜雨雪的磨练和考验。蓦然回首,可以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在人的一生当中,却是漫长的岁月。侯绪让这四十年的命运紧紧地和共和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起伏跌宕,从坎坷中走向辉煌。新来乍到的总想把工作干好一点,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开好局,起好步,将来才能有出路。可是,侯绪让来到实验小学一接手,就是一个“刺头班”。由全年级的留级生,组成的一个全校公认的“乱班”。侯绪让接手后,没有想怎么样踢开头三脚,而是想怎样对学生负责。他以平常心对待他们,没有歧视的眼光,没有激烈的言语。只有诚心相待。他的月工资36元,连拿14年,生活相当困难,可他还是资助班里的特困生,感动得这些学生不好意思再淘气了。侯老师与他们摸爬滚打三年多,参加初中考试,成绩还不错。现在的吉林市龙潭山宾馆总经理,省边防总队副队长,都是他那时候教过的学生。每当回忆起这段人生,总觉得侯老师对他们很负责任,是侯老师唤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他们怎样做人。应该说这头一脚踢得不错,还没来得及踢第二脚,就被“文革”中的“左派”给打倒了。
“修正主义苗子”、“反动学术权威”、“走白专道路”等等,像晴天的霹雳,一夜间轰得侯绪让晕头转向。挂大牌子,戴高帽子,游街。回到学校里四五个班轮流斗,课桌上放张凳子,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虽然只有二十八九的年纪,却忍受着这种非人的折磨,刚刚组建的家庭—一在郊区租的一间小房也被抄了,关进了“牛棚”写交待材料。1969年清理阶级队伍时,罗织了种种罪名,宣布开除公职,遣送原籍,劳动改造。千古功过自有评说。就在侯绪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工人宣传队和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学校,经过调查,罪名不能成立,第一批被“解放”了。当了一年多的校工,取消了工资,每月只拿9元钱的生活费。挑煤、烧水、生炉子。十五六个班级的炉子,天一亮就到校,数九寒天,一忙就是一身汗。
你当时没有轻生的念头吗?采访中我问道。没有!斗我的时候,开始是想不通,后来看到全国的形势,我就想到刘少奇、邓小平都是开国元勋,一夜之间就成了“黑帮”、“走资派”,我算什么呀!一个小学教师还是什么“反动学术权威”这是哪的话呢?我内心里根本不反党,我热爱党,我热爱教育,就是教“刺头班”,我也倾注了全力。至于我的家世,念师范的时候我就全部向组织上交待清楚了。更何况山东省46年就实行土改,那时候我才4岁,基本上不懂什么。11岁就闯关东,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才使我能够有机会念师范,当教师,我从心眼里感谢共产党。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也想认认真真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教好孩子们,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才能对得起蛟河的父老乡亲。
侯绪让的心放得很正,自己的位置摆得很平,所以他安心从事教育40年,连续站讲台28年,当了25年班主任,成千上万的学生聆听过他的教诲,成百上千的学生得到终身难忘的关心和帮助。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侯绪让由于家庭出身地主,在45岁之前,几乎与先进、荣誉无缘,默默地奉献着。只是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他才脱颖而出。一顶顶桂冠向他招手,一朵朵鲜花向他开放。1985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被评为吉林市“优秀任课教师”,1988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当年他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为题,参加吉林地区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进行巡回讲演,在教育系统中反响强烈。1989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被市委、市政府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吉林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易经》中讲“厚德载物”。以我看侯绪让是“厚积薄发”。新千年以来,更加显现出他的辉煌业绩。200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被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校长工作研究会授予“全国科研兴校模范校长”称号。2000年蛟河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优秀校长”的称号,被中国高教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文化教育委员会聘为“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
侯绪让,成为当之无愧的名教师,名校长,全国教育系统的名人。最近,被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蛟河市档案馆里,展出“蛟河十大名人榜”。他们是:蛟河第一任县委书记罗孟文;蛟河第一任民主政府县长周化南;我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创建者韩恩;林海雪原的战斗英雄孙大德;参加抗美援朝松古峰战斗,抱着敌人的头,用嘴咬掉敌人半个耳朵的战斗英雄隋金山;四位美国总统顾问祖炳民;世界长跑冠军王军霞;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校长侯绪让。盛世修书,以史明志。在显赫的十大名人榜中,来自外籍的只有第一任县委书记罗孟文(江西人)和侯绪让(山东人),只因为他俩为蛟河人民做出杰出的贡献,所以才在《蛟河史志》和档案馆中青史标名,以育后人。
德为先严责己,深得人心
1991年,蛟河市教育局宣布一道任职令,任命侯绪让为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强调年轻化的年代,任命49岁的教导处副主任当校长,自然有领导者的考虑。侯绪让是优秀教师,教育专家,25年的班主任经历,管理上稳当。近30年的教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还有任任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是他的“德”,这一条最重要。
侯绪让不慌不忙地上任了。他没有发表就职演说,那种“宠辱不惊”的劲儿让全校师生难以琢磨;新上任的老校长究竟怎么个打法?
侯校长在校门口醒目的地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尊重。看来不起眼,可谁知道这是老校长竖起的一面旗帜,这是他治校的方略,这是他治学的理念、对人的尊重是宪法诞生以来的最高价值。言其最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用范围为一切人、任何人,每一个人;二是它的目的是保护每一个人被善待,其内在价值受尊重。
侯校长研究过宪法吗?学过,没有系统地研究过。那么他的立意与宪法的最高价值几乎完全一致,这是巧合吗?不是!这是他对坎坷经历的人生感悟:人性、博爱,这是普天下的法则。要把学校办成教育圣地,必须遵循这条法则。
于是我们才破译出,“为政以德”是他当校长的宣言,“以德治校”是他治校的方略,“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是他育人的理念。
“为政以德、先修其身”。这是侯绪让做校长的戒律。蛟河一中,不,整个蛟河市,一提起侯绪让没有不伸大拇指的,大众口碑是:为人和善,处事公道,以身作则,为政清廉。采访中主管后勤的牛主任谈了侯校长四件事,他觉得这个人很怪,属于怪人类型,有些事情让人不可思议。
一怪是,名人不像名人,像个清洁工。侯校长是蛟河的十大名人,全国的优秀校长,可他经常拿扫把,撮子围着校园扫垃圾,捡废纸,弄得分管后勤的干部坐立不安。于是,我们也带领工作人员去捡垃圾。学生随地扔废纸的坏习惯改了不少,学校被吉林市评为最佳管理、最美校园",当校长拾垃圾,你说怪不怪?
二怪是,学校有钱了他也不买小车。按理说,从工作出发也该买台小车。侯校长当了12年的校长,骑了12年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去市里开会,风雨无阻,谁劝也不行。他说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他把学校自筹的4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盖起新教学楼,建成微机室和语言室,扩建电化教室,就是不买小汽车。
三怪是,值班不要报酬。侯校长从他上任的那天起,就和教师们一起排班,星期天、节假日,经常到校值班,教师们赶上节日值班都有报酬,可他不要,十几年来为学校节省多少钱?
四怪是,当主考官,站立值班,雷打不动。十几年来、一中一直作为中考和高考考点。每次考试,担任主考侯校长都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站立着,不管天下大雨还是烈日暴晒,他一动不动,目视考生,说是对考生的尊重。工作人员见到主考官巍然屹立,都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连续十三年,侯校长年年任主考。每年的中考和高考,他没因“关系”照顾过任何一个考生,没有因管理疏忽出现过任何事故,因此,一中连续几年都被省里评为“信得过考场”。侯校长认为,以德治校,就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建设学校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德为主,体现了侯校长治校的主旨。多年来他一直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摆在重要位置,重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强调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以德施教。做到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以真诚的情感沟通感化学生,以优美文明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展了“争做学生欢迎、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活动,公开做出并认真兑现“规范职业道德行为,树立人民教师形象”的“四项承诺”,大大地提高了师德水平,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侯校长在实施“以德为先”的同时,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师为本,凝聚人心工程”就是体现。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校长的结构工资低于骨干教师。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对离退休老教师实行“送温暖工程”。福利待遇与在职职工一样,对特殊困难的进行慰问照顾,给无儿无女的老教师过生日,并给他们养老送终。老教师们感动了,在校庆50周年的时候,十六名老教师制作了一块牌匾,上面刻着"育才学府"烫金大字,他们敲锣打鼓围绕蛟河市转了一圈后,送到会场,与会者无不为之感动。
“尊师重教”的活动开展以后,使老教师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年轻教师感到学校有人情味,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解除了后顾之忧。并以一种亲情友情的心境投入工作。这是一件凝聚人心,用感情留住人才的工程。有位教师因某种原因在青岛安排了工作,论收人和工作条件要比蛟河优越,但他总觉得精神上缺少点什么,于是又回到一中继续任教。
搞教改重质量,打造名校
蛟河一中的教育改革,侯校长上任后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建立现代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蛟河市侯校长实行结构工资,对教师采用聘任制,对中层干部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比较早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中。从而,改变了传统体制下干部能上不能下,教师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实行优胜劣汰,奖励突出贡献者,曾一次性拿出3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奖励教改成绩突出者,在校内外引起轰动。这些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的实施,为一中的改革注入了活力,教师们勤奋治学,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刻苦攻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步棋是探索教育规律,把素质教育作为教改的重要内容。侯校长始终坚持教育是一门学问,有规律可循。“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这是侯校长积四十年教学经验提出的,不仅仅是教育理念问题,而是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总结。
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按照教育心理学来讲,被教育者有了自尊心才能接受教育,否则要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因此,侯校长要求教育者做到“四不”:即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损害学生自尊心的事;不流露侵害学生自尊心的表情;不疏远任何一个差生。教师要以爱心,像春风化雨似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以健康愉悦的心理来接受知识。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心理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就是差异,认同差异在大千世界里普遍存在的,承认学生的差异亦如此。于是,侯校长要求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上因人施教,这样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各有所长。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其所长,学校组织了音乐、美术、摄影、书法、绘画小组,成立了文学社,还办起了党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采访中偶然的机会遇见侯校长30年前当语文老师时教过的一位学生,名叫张德群。见到我后,他拿出30年前侯校长给他批改的作文,1200字竞有30多处写了批注。
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侯校长认为,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向他们传授知识时,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循循善诱的传授方式,尤其要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的授课模式,如启发式,讨论式等等,不可以“拔苗助长”,也不可以“强行加压”,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能动发展空间。
第三步棋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紧密结合教学搞科研。侯校长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拜师学艺”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适时地开展“上路课”、“达标课”、“优质课”的评选活动,把公开课作为“擂台”给青年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和切磋教艺的舞台,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迅速得到提高。进而,侯校长倡导教学创新和教改的专题研究和实验。他身先士卒,主动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写作能力养成方法的指导》。从1998年开始,在97级高中两个文科班进行教改试验。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积累,掌握写作的基础与技巧,两年的时间圆满完成教改任务。收录学生作品167篇共18万字,出版了蛟河一中学生优秀作文集《新叶》。
在侯校长的带领下,搞教改,搞科研,搞实验,搞创新蔚成风气。李堂东教师主持的“写作能力方法指导”课题实验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青年教师朱殿飞结合教学发表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有三部著作出版。现在一中已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全校100多名教师中,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人,中级教师79人。其中近几年获得省、市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教学新秀等称号的有27人。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多篇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并获奖。蛟河一中的教师队伍经受了人才竞争的冲击,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形势,担起了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任。
近两年来,蛟河一中就获得了吉林地区的“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工作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吉林市政府为一中又颁发了“重点科研工作示范学校”奖牌,并被誉为是一所“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学校。01年的高考结果,有423人进入了本科录取线。进线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地区同类学校中居领先地位,成为一中高考连续十二个丰收年。获得高分的人数也开始跨进了全省先进行列,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考生就有3名,蛟河一中成为“名校”,记录着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抓管理讲民主,廉洁奉公
民主管理,是侯校长贯彻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实行“以人为本”的实际步骤,旨在动员全校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对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
侯校长实行民主管理的具体方式,就是校务公开。在他的主持下制定了蛟河一中《关于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施方案》,规定了公开的具体内容:(1)学校长远规划;(2)体制改革方案;(3)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标;(4)招生情况、取暖用煤采购情况;(5)经费支出情况;(6)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等。
制度有了,侯校长带头遵守。每年一次的招生工作,校长都在办公室门口贴上“安民告示”:敬请各位亲朋好友免开尊口,擅自免费等于变相受贿,欢迎校内社会共同监督。在财务管理上,社会普遍强调“一支笔”,而侯校长强调“多支笔”签署意见方可报销。据他说,多一人签字,对校长就多一层监督。
侯校长不搞大权独揽,不搞以权谋私。涉及到大家都很敏感的问题,譬如校内结构工资调整方案,非教学人员重新聘用方案,“内体改”超编解决办法及聘用实施方案,教师考核方案,都经过教工代表常设委员会和工会来讨论,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民主管理作用。
2000年初,市教育体制实施了重大改革,定岗、定编、定职、定责,竞争上岗。在编制一定的情况下,聘谁?采取什么形式聘任?工会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工代表座谈讨论,形成了《蛟河一中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将上级精神公开、聘用方案公开、申请上岗人员情况公开、竞聘结果公开,使“内体改”工作既积极又稳妥,充分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年终被吉林市工会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最近几年,一中先后盖起了两栋教学楼,完成了操场硬覆盖,装备了功能好设备全的语音室、微机室和电教室,安装了双向程控闭路电视系统,开通了北京四中远程教育,完成了一系列美化校园工程。所有这些坚持了公开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侯校长清正廉洁、克已奉公被传为佳话。1998年,学校扩建电教室,乙方为了把合同标的订得高一些,将2万元钱偷偷地送到侯校长家里。侯校长及时将钱交到学校财会室,同时派人到长春、吉林等地考察、咨询,在掌握了市场情况之后,与乙方签订了合同,为学校节省14万元资金。
侯校长有几个同学在蛟河做生意,想通过老校长卖点煤,做些校服、推销桌椅等办公用品,都被他一一谢绝。廉能生威呀!侯校长已被称为廉洁奉公的典范。
想未来自奋蹄,志在久远
有人说侯绪让校长是当代教育战线上的精英,还有人说他是新时代教育的前卫者,通过采访我觉得他是一位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的“老黄牛”。现在用“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来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啦。对干部的评价,群众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秤。在2002年末,也就是侯绪让已满六十岁的时候,工会组织了对领导干部背对背的民主测评,无记名投票结果,侯绪让被选为人大代表,同时,又被推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按常理讲,年已花甲,完全可以歇歇脚,躺在过去的荣誉簿上享享清福啦。可他还在为党的教育事业奔波,呕心沥血地谋划一中的未来,创名校,冲出吉林,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愿侯老先生为蛟河一中的美好未来,为新世纪的中国教育事业,继续谱写他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