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开发

准备工作

  • 服务器
  • 微信公众号(推荐初学者使用测试号)

接入

  • 填写服务器配置

    测试号接入配置

    URL是开发者用来接收微信消息和事件的接口URL。
    Token可由开发者可以任意填写,用作生成签名(该Token会和接口URL中包含的Token进行比对,从而验证安全性)。

  • 验证服务器地址的有效性
    开发者提交信息后,微信服务器将发送GET请求到填写的服务器地址URL上,GET请求携带四个参数:


    开发者通过检验signature对请求进行校验(下面有校验方式)。若确认此次GET请求来自微信服务器,请原样返回echostr参数内容,则接入生效,成为开发者成功,否则接入失败。

  • 依据接口文档实现业务逻辑

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流程

接收普通消息

​当普通微信用户向公众账号发消息时,微信服务器将POST消息的XML数据包到开发者填写的URL上。

  • 接收文本消息的XML样式
 <xml>
 <ToUserName><![CDATA[toUser]]></ToUserName>
 <FromUserName><![CDATA[fromUser]]></FromUserName> 
 <CreateTime>1348831860</CreateTime>
 <MsgType><![CDATA[text]]></MsgType>
 <Content><![CDATA[this is a test]]></Content>
 <MsgId>1234567890123456</MsgId>
 </xml>
  • 参数说明


被动回复消息

当用户发送消息给公众号时(或某些特定的用户操作引发的事件推送时),会产生一个POST请求,开发者可以在响应包(Get)中返回特定XML结构,来对该消息进行响应(现支持回复文本、图片、图文、语音、视频、音乐)。严格来说,发送被动响应消息其实并不是一种接口,而是对微信服务器发过来消息的一次回复。

  • 回复文本消息的XML样式
<xml>
<ToUserName><![CDATA[toUser]]></ToUserName>
<FromUserName><![CDATA[fromUser]]></FromUserName>
<CreateTime>12345678</CreateTime>
<MsgType><![CDATA[text]]></MsgType>
<Content><![CDATA[你好]]></Content>
</xml>
  • 参数说明


详情请查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官方文档:
http://mp.weixin.qq.com/wiki/home/index.html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