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超市买菜,看到奶制品冷藏柜子里摆放的有机鲜牛奶在促销,买2赠1,折合下来比进口的一升纯牛奶还要便宜。重点它还是有机鲜牛奶。这个亲民的价格,对每天喝牛奶的人来说,是个较优的选择。
那么,鲜牛奶和纯牛奶两者有什么区别?
一、 杀菌方式不同
鲜牛奶采用的是巴氏灭菌法。连续式温和加热,温度较低,一般为60-85摄氏度,能杀灭所有的致病菌。 纯牛奶是采用瞬时高温灭菌处理,持续数秒温度到135到150摄氏度,可以杀灭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
百度解释: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二、 营养存留不一样
两种加工方式,决定了牛奶中的营养素不同。鲜牛奶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了生牛乳中的原有成分。
第三、贮存和保质期不同。
鲜牛奶要求2-6摄氏度冷链运输,保质期为7天或10天。纯牛奶可以在常温下,保质期45天、6个月到9个月不等。
第四,口感不同
鲜牛奶保留了生牛乳的天然风味,鲜香,醇厚、清甜。纯牛奶因品牌不同,带来的醇香浓淡各异。
第五,价格和便利度不同
鲜牛奶要求冷链运输,在冰箱中冷藏。一般可在大型超市中购买,或有订送平台,专人送达。纯牛奶在常温下贮存,不受运输和贮存条件的限制。价格上,鲜牛奶要贵一些,且容易变质。
回想80年代,我们喝到的都是鲜牛奶。后来因价格和方便的优势,纯牛奶占据了我们的餐桌。当今,随着现代运输手段的发展,超市中的鲜牛奶渐渐多了起来。各个厂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价格上也有了众多优惠。给我们普通老百姓带来了福利。我们不妨抓住这个机会,重温小时候牛奶的味道。
扩展知识(百度)
巴氏杀菌乳最早提出来是1903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乳业联合会(IDF)成立大会上。到了1940年以后,巴氏杀菌乳(pasteurized milk)才逐渐成为强制性的乳产品标准。 我国在194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南京就开始有了巴氏杀菌乳(南京卫岗乳品厂前身),但能饮用到的人极少。 而真正形成了规模并使普通百姓也能食用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以后。
到了80年代末期,中国的绝大多数省会城市都有了鲜牛奶供应点,而且是以订奶为主,送奶员每天早晨把巴氏杀菌奶(消毒牛奶)送到家门口。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少数的北方省会开始出现了袋装灭菌牛奶和花色灭菌牛奶。后来随着法国和瑞典无菌包装机在中国城市型乳品企业的大量引进,灭菌牛奶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并逐渐在很多城市取代了传统的普通鲜牛奶的生产。
数据对比
巴氏杀菌奶 超高温灭菌奶
乳清蛋白质变性率 15.4% 91%
B乳球蛋白变性率 0.43% 94.2%
维生素B1损失率 5% 20%
叶酸损失率 10% 30%
蛋氨酸损失率 10% 34%
胱氨酸损失率 4.6% 34%
可溶性钙损失 很少 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