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宇读书会方法:问找读用盘
请明星做代言销售产品,这是商家经常用的销售策略,也是我们看到的普遍社会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就是他都在用这种产品,那这种产品应该非常好。
2003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股神巴菲特买入超过4亿美元的中石油股票。中石油2007年在国内上市,其后三个月内巴菲特清仓中石油股票,卖出总市值约40亿美元,收益超过10倍。
然而中国投资者,买入中石油之后,却迎来了长达8年的持续下跌,令众多的投资股东损失惨重。巴菲特没有错,中石油没有错,错的是投资者的贪婪和社会认同原理。中石油是巴菲特投资的第1家中国企业。投资者认为巴菲特能赚钱,自己也能赚钱。可是股票价格太高了,正是这种贪婪和从众心理,也就是社会社会认同原理,却使得投资血本无归。
还有,2008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18亿港元。仅仅一年时间,比亚迪股价上涨超过10倍。而后几年的股价缓慢回落至正常水平。一部分投资者仍然受害于贪婪和社会认同原理,出现投资亏损。
众多投资者,没有深入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却受网络和周围的心里影响盲目跟风,以非常高的价格买入迎来的只有投资亏损。或者对投资收益没有正确的认知,却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理财被骗的也大有人在。
社会认同(脑子里的怪物)
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1.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觉得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种倾向通常都运作得挺不错。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行事,总比跟它对着干犯的错误少。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的确也是应该做的事。社会认同原理的这一特点,既是它的强项,也是它的主要弱点。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方便的捷径。
2.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我们利用其他人的行为来帮助自己判断哪些地方是对的,这没什么愚蠢的,因为它与证据确凿的社会认同原理完全吻合。可我们傻就傻在对明显是伪造出来的笑声也出现了这个反应。不知怎么回事儿,幽默的一个空洞特征——笑声跟幽默的实质一样管用。
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同一行为,做的人越多,越显得正确。社会认同原理这样说,认为一种想法正确的人越多,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会越觉得它正确。
正因为众多的投资者对投资理财知识的匮乏,而又对投资收益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于是,看到别人买,她就买,看的什么投资品种收益涨了,马上买入,担心错失上涨的收益,你不亏损,谁亏损。
《影响力》作者罗伯特: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略一点微妙而重要的事实: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寻找社会证据。尤其是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就会导致一种叫做“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
所谓的“多元无知”状态,每个人都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与此同时,危险也有可能累积到这样一个程度:某一个体不受看似平静的其他人所影响,采取了行动。
对紧急事件的受害者而言,人越多越安全的想法,有可能完全错误。
多元无知效应似乎在陌生人里显得最为突出;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的优雅而成熟,又因为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所以,置身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里面,我们有可能无法流露出关切的表情,也无法正确地解读他人关切的表情。
我们在观察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这对人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做才正确,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仿效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们不同的人。
那么有没有不学投资理财知识,又能赚到较高理财收益的方法呢,或者说,在投资理财上面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还能取得不错的收益。有的,给你分享两个,不用花太多时间,却能取得不错收益的投资品种。
一是可转债,全称是企业可转换债券。用手机下载银河证券集思录两个APP,按照提示注册成功。打开集思录,在投资日历看到哪一天有可转债申购就在当天,证券交易时间申购可转债,不用先缴款,申购成功再缴款。申购成功后,在可转债上市当天开市后卖掉就可以了。正常一个月能收益20%~30%。
二是投资指数基金,用手机进入天天基金网进入相关板块,看到有较低估值的指数基金买入即可,等到网站提示基金估值过高时卖出。
小伙伴有更多理财问题和困惑,请私信和留言。
我是小承,喜欢读书,擅长理财。
小承理财 理想未来
欢迎小伙伴交流理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