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志——李商隐(其一)

基础信息: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享年45岁),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

如果说起李商隐的一生,如果有稍微了解她的人都会知道,李商隐的一生都仿佛在追求仕途上的成就,但最终却又因种种事宜以失败落终,可以说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悲惨之人。纵观李商隐的一生,虽好像有贵人相助,但却没有迸发出本该属于他的光辉,反倒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惨淡无光,不得不承认,以一个现代的旁观者来观看李商隐的一生,我不由得同情他。

而今天,我将以李商隐这一生的时间线来为其书写属于他的千古绝唱志……但是,与他人生仕途上的成就与转折点不同,我将更侧重于李商隐事业之外、生活之中的感情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位怀才不遇的伟大诗人更是一位痴情的才子,在他不顺利的仕途之外,更有一条令人同情且悲痛的情感之线。接下来,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千古绝唱志。

约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于河南荥阳。随后,李商隐在三岁左右(公元816年)之时随父亲李嗣与一家人奔赴浙江,结果李商隐不到十岁之时(此时李商隐大概也就是九岁左右,即公元822年),其父亲就因病去世。无奈,李商隐只得随母亲回到故乡荥阳过起了清贫的日子。但由于李商隐是家中的长子,必须要为家庭的支出担负一些责任,于是他经常出门帮助别人抄书或者写对联来换取经济。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过:“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其实古人之中真正会写文题字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李商隐实际上是有过人的天赋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并且由此因通晓古文而闻名于乡里。此外,他还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事实证明抄书也不是一般人能抄的,各行各业都有拔尖的(卷都可以卷(ಡωಡ) )。

事实上,直至这个时候,也就是李商隐大概十六岁的样子(即公元829年),李商隐的少年时光伴有悲痛的事情主要有二:一是父亲的去世、二是家境贫寒。但鉴于上天给予李商隐的惊人天赋与其自身的后天努力,终归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迎来了接下来的转折点。而事实上,正是接下来的转折点,李商隐的故事才算真正的开始。

约公元829年,李商隐移家洛阳。在搬完家之后,李商隐仍保持着原先的工作——帮人抄书写对联。在同年接近新年之时,李商隐抄写了“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出自《长安春》)给予一户人家作为对联。而这一行为,正好被这句诗的作者白居易看见,白居易见此位少年笔法典雅、气度不凡,并开始与其交谈。通过交谈其发现少年的文化底蕴极高,于是便邀请他共进餐品。在用餐过程中,白居易告诉李商隐哪怕字写的再清秀,写出来的诗句仍然是别人的,于是便问李商隐,是否自己写过诗?李商隐略显羞涩,但仍鼓起勇气将自己所写的一首诗教于白居易与其一同鉴赏:

《无题·其一》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琴,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个天性爱美的女孩的悲惨故事:八岁的时候便偷偷学着照镜子给自己修眉毛化妆。十岁的时候出去踏青,将自己比作那美丽的芙蓉。十二岁的的时候学习弹琴(古筝琴瑟之类),配上了于弹琴的银色指甲之后就不再卸下来过。可是好景不长,十四岁的时候亲人便全部丧生,此时的他却还没有嫁人。十五岁的她明明还正处于青春年华却只能默默哭泣,告别自己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一首无题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叙事诗,没有夹杂其他任何的感情或寓意,而且主角八成还是李商隐自己想象的。但是从这首诗之中已经不难看出,李商隐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幻想出这么一位貌美却又悲惨的女性,很有可能就是想让自己作为她的夫君,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幻想自己是故事的主角一样,但是他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篇无心之作竟然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的一生。

白居易在观看完这首诗歌之后,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评价——虽然文笔尚显稚嫩,但仍不失为一曲佳作。李商隐听后大为振奋,随后,白居易又问李商隐此诗有没有名字,结果你猜李商隐怎么回答?他回答说:《无题》。然后你猜白居易又怎么评价?白居易评价道:好!大气磅礴,不拘小节。……身为一个现代人,我的确不太理解,或许这就是代沟吧_(:з」∠)_。毕竟在我看来,怎么都像是李商隐没有想好题目临时编的呀。但正是白居易的这个高度的评价,导致李商隐后世作的诗,有一半都是无题命名……果然,启蒙是十分重要的。

李商隐这十六岁的与白居易的偶遇,就像我前文所说的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至此,李商隐踏上了他那悲惨的仕途,但同时也造就了他那千古传奇的人生。另外,在这里提一下,白居易在当时就好比是当红的歌星一般,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认识,哪里都有人崇拜。所以能被白居易赏识是十分有排面的事情,这也是接下来在短时间内,李商隐的仕途没有过多的波折的原因之一。

在结识李商隐之后,白居易将他推荐给了当时的户部尚书——令狐楚。令狐楚在与李商隐简单的交谈之后,便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我给大家稍微普及一下:令狐楚的骈体文、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被称为三绝。也就是说,令狐楚把他吃饭的家伙都直接交给李商隐了,而且还是真传。并且令狐楚还给他钱,帮助他科考。由此,足以见得令狐楚也是十分信任李商隐的。在这一段时间之中(其实是几年),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没错,这样的文学素养在科举上还会一败再败,足以见得李商隐的仕途,就仿佛是被上天注定了一般悲哀),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也正是如此,从此之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李商隐在这一段时间之中,与洛阳城偶遇一姑娘——柳枝小姐…是的,她的确就叫做柳枝。李商隐对于他,那是一见钟情呀,于是李商隐就让他兄弟(这个兄弟到底是指他的亲兄弟,还是指令狐绹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大概率应该是他亲兄弟)大半夜的跑到人家窗台下面去读《烟台诗》。大家可能不理解,这是什么行为,我也不太理解,但我还是用现代的眼光给他翻译一下:大概行为就是你看见了一个女孩,你喜欢她,于是你就找了一个兄弟,大半夜的去人家楼下唱情歌……说实话,为什么他不自己去呢?但是,也好在人家柳枝是一个文艺女青年,这事儿居然成了。在他兄弟读了几个晚上读到了:“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这一句之后,柳枝竟然真的心动了,扔下了一条粉红色的衣袋作为证物,以便日后的相见(不是,我就想确定一下她真的不是对兄弟动情了吗?)。不过就我收集的资料而看,在历史上,这位柳枝姑娘好像是一位富家大小姐,完事还是个野丫头……难怪集文艺与彪悍于一身。看看这事情的发展,一位贫苦的少年和一位富家女孩,难道真的就如同小说中那梦幻的爱情故事一般……啊,怎么可能?开头都说了,是李商隐的悲惨一生了ಥ_ಥ。结果由于第二天李商隐要科举考试,然后就爽约了,而随后这位名叫柳枝的丫头也与一位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了,而最最最尴尬的是李商隐这次又没考上(不亏赚了条粉红色的衣带(#-.-))。说这是命运弄人吧,也感觉怪怪的,你说这事他自己作吧可他好像又很无辜,只是事情赶巧了。而这一位姑娘也让李商隐抱憾终生,李商隐一生为他而作的诗,甚至不下十首。而其中有一首就包括他在得知自己错过了柳枝之后所做的这首: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一首诗就足以见得此时的李商隐的实力已颇为成熟。首联写景,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颔联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一样一样解释的话,后面几乎每首诗都有要解释的典故。如果以后我还会做李商隐的绝唱志,在单独鉴赏几首诗的时候,会将它们列出来,并详细解释。)这两个故事无论结局如何都展现出来了,对于爱情的渴望。末联则表现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得,这又是一首悲剧诗。联系我所讲的创作背景,不难看出来,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但是值得注意一点的是,李商隐创作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的角度,主要想体现的便是一位女子妄图得到爱情,最后却无可奈何的情感。当然,这样写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李商隐已经自负到认为这个女的一定会想他,毕竟他俩也没见过几次面。我认为这里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就是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感性的一面。这倒不是有什么偏见,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影视剧里面一个男的坐在幽静的闺房里面多愁善感的渴望爱情……这场面你们也懂的吧,很奇怪呀。所以李商隐作这首诗是就是借诗里面这位女子来抒发自己错失爱情的悲痛之情,可事实上,现实中的他远比这诗中的女子要多愁善感的多了。

公元832年,李商隐今年十九啦,成了一个大小伙了。这个时候正是青春旺年,不过,李商隐仍没有忘记当年的柳枝,也一直在深深的自责,在这几年间,包括以后他也都做过有关于这位姑娘的诗,可见其在心中的分量。但人生总是要向前看的,李商隐也同样是这么认为的。这几年间,他钻研学术是自己的文化底蕴再次升高,可仿佛就是老天在玩弄他一样,再次送了一位美丽的少女来打击李商隐。就在同年的七夕(你看这日子赶的寸的),李商隐在洛阳城北见到了那一位魅力无限的女子,她就是皇族的公主——的侍女宋华阳。两人是一见钟情,相互爱慕,以至于私下都已经约好何时见面了(就是单纯的见面哦)。可是结果,公主当天晚上就要回到寝宫之中了,古时候大家也都知道吧,一旦侍女随公主回到公主的寝宫之中,基本上就甭想出来了。因此,两人直接永别,甚至连一句道别都说不上。于是在这般悲痛之下,李商隐写出了一篇真正意义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诗,以至于现在我随便一提仍有很多人可以将其轻易背出。没错,它的题目就是——好吧,题目还是《无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直抒胸臆,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颔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到了颈联,经典带入第一人称,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种悲怆之感,由着动作与景物的描写瞬间迸发。而最后的尾联讲: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看似与前文毫无关系,但实际上是引用神话的传说来表达自己那一股怅然无奈之感。而蓬莱仙山这一仙境,在这里则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更使得悲苦之感由心而生。

说实话,我认为这首诗出现的时候来一句“全体起立”绝对毫不过分。这首诗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尤其是诗中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连小学生都会使用的比喻手法,但是放在这首诗之中,却出现了拼尽全力而无法成功无法得到的那一种绝望悲痛之感,而单独摘出却又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寓意(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有人拿它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这一句可真谓是绝句、绝唱就一个字——绝。

咱们再来回顾此时的李商隐,连续两次在情感上的沉重打击,这我真的挺心疼。如果此时再再没什么可以让他重新振奋起来的话,我感觉中国历史上可能就真的要失去一位伟大的诗人了。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在李商隐20岁左右时,由令狐楚引荐(说实话,他真的算是一个好老师),李商隐第五次科考终于成功,高中进士。(我严重怀疑这是老天爷扇一巴掌给一个甜枣)

(接下来的部分事件,我通过多方资料查证的年份,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同,为防止误导,我将以李商隐的大致年龄为标记,而不再标注准确的年份)

上文说到李商隐高中进士,大家都知道,古代如果科考高中,那可是骑马敲鼓吹大号风光无限的送去上任呀(包青天这种清正廉洁、刚直过头的就都属于特例了)。然后就被甘肃一带的节度使(三品,有着比品级更大的权利)王茂元看上了,他见此人气度不凡于是在简单家见之后,便邀请李商隐成为自己的女婿。此时的李商隐,正因为感情失利仕途得利而想要将自己的一门心思专注于仕途之上,于是便答应了王茂元的请求,与他的小女王氏(也是妙龄少女哦)结婚。两人在结婚之前甚至都没有见过几次面,更没有说仔细了解过对方,完全就属于封建的包办婚姻。但是在结婚之后,二人却异常的情同意合,仿佛是天造一对。李商隐的才华令其妻子王氏赞不绝口,而王氏的锦瑟(关键词警告)弹曲也令李商隐如痴如醉(仅是一种传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但二人夫妻感情的确很好)。这本是爱情事业双丰收,接下来,哪怕只是在朝廷里混日子,都好像已经成为了人生赢家。可惜,也同样可怜,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就一定要为难李商隐。

李商隐所处的时间正直晚唐,而此时,正是牛李朋党之争(本段结束后会有注解)发生的时间,从公元821年开始,暗流涌动了好几年的党派斗争突然迸发。这件事本和李商隐没有太大的关系,仅仅就是一个站队或者不站队的问题,最多是仕途受阻,还不至于完全溃倒。但问题来了,李商隐的导师令狐楚为牛党,而他的岳父王茂元则是李党。令狐楚不用说,身为自己的导师,有对自己的再造之恩。而王茂元身为自己的岳父,还在官场上多次提拔自己,同样对自己有恩。无奈之下,李商隐只能选择不站队,但问题是,两边党派的人都认为李商隐与对面的党派有勾结。于是,李商隐倍受排挤,不仅不被重用,而且生活严重受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其妻子王氏大病,而李商隐却又无法回乡看望,多从心灵的重压之下,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但我还没有确定,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同时聊一聊当时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这段字里面有两个词需要稍微解释一下,一个是“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不仅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当然,在这里是指夫妻之间的交谈。另一个词是“却话”:回头说,追述。

不知道大家读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是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奇怪。如果如同我上文所讲的背景那样,此时的李商隐应当是悲愤交加的情感呀。但是在反观这首诗,却又没有那么的悲愤,甚至还读出了对未来的希望,这是怎么回事(李商隐被老天折磨习惯了(╥ω╥`)  )?还记得我在前面所提到过的吗,李商隐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的确,他渴望仕途,但我认为相较而言,他更看重的是自己所爱之人。在这一段时间内,有两件大事发生在李商隐身上,一件是因为牛李之争导致自己仕途受挫,而另一件则是妻子的重病。而从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出来,相较而言,李商隐更加渴望的是妻子的全愈以及想要在这种时刻回乡照顾妻子的切迫之情。那既然理解了这个,就不难了解《夜雨寄北》了,此时,他的妻子虽然病重,但还没有生命危险,因此,李商隐对此是抱有希望的,与其在这里悲痛,倒不如书写一些乐观的场景来表达自己此刻对于未来的期望。而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正夹杂在这些期望之中,虽是没有着重而写,但全诗无一处没有散露这种情感。以至于我感觉李商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仅仅把共剪西窗烛设置为诗中的场景,更把它想象为自己以后真实会发生的与自己妻子欢乐的交谈时光(唉,真希望真的存在巴山的守护神来帮助李商隐实现这一愿望呀)。

注:牛李之争:是指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党派在朝廷之中因为权力而引发的斗争,所持续时间长达将近40年,其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其中,在唐武宗时李党获得了全盛,牛党被罢免。而在唐宣宗时,李党也被禁罢免。最后,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朝廷为最后的结果。唐文宗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友党难。”

在李商隐30多岁的时候,他的妻子王氏刚因病去世。但此李商隐也正被迫赶往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府当差。没错,又是一次相爱之人的不告而别。透着这悲惨的事情,我们也不难感受到李商隐此时的绝望。在到任之后,当天晚上接见晚会上,有一舞女名叫张懿(音义)仙看上了李商隐。这女子也是一位才女,舞姿动人,长相更是美若天仙。但是即便如此,李商隐此时因为爱妻刚刚去世,再加上事业无成,已经无心再恋,不想再拖累这位女子,于是写下了一封拒绝信,或者说是拒绝诗: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的星辰,昨夜的晚风,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边我们展开了晚宴。其实就是回忆宴会时热闹的氛围。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于时间与背景来看,这一段在我的绝唱志之中,本来应当是一笔带过的,但是无奈,李商隐所作的这一首回拒诗,实在是过于著名。首联回忆昨夜的宴会,不必多说什么。颈联回忆,宴会上热热闹闹的场景也没有什么。尾联交代了自己即将走马上任,并不想浪费姑娘的时间,表现了自己的无奈之情,并与前文宴会热闹的场景相互反衬,虽然感情很到位,叙事很明晰,但也都称不上是千古佳句。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这首诗的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句诗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点睛之笔,如果直看意思,就仅仅是说我们二人虽然挺配,但终究是缘分不到。仅仅是这样,好像也的确是没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联系背景呢?此时的李商隐正因为妻子的逝去而悲痛(痛,太痛了,真正的痛贯天灵),那这句话是不是也就可以理解为我与我的妻子不仅般配,而且缘分相通,心意相通。她就真正好比是我心灵的身体的另一半。那么,这首诗所抒发的,就不仅仅是因为仕途受挫、妻子病丧的悲痛之情,不仅仅是与你缘分未到的无奈之感,更多的应当是对妻子的思念,对于原先畅想美好生活的无奈以及留恋。到头来可以理解成的感情就是一个字——“痴”。痴于自己幻想的美好生活,痴于自己与妻子的心意相通,痴于那本已经得道,但最后却又失去的爱恋……真的,好痛,好痛。

公元858年,李商隐此时45岁了。由于爱妻的去世,从而导致自己无心在走仕途,并且也因为悲痛,身体状况愈加恶劣。此时的李商隐已经得上了心脏病,无奈,他只能告病辞官,带着自己17岁的儿子,15岁的女儿回到自己老家荥阳的故居。在床上卧病之时,看见桌子上妻子生前最喜爱的绵瑟,李商隐强撑着自己近乎溃败的身体,提起笔墨,写下了他平生的绝唱(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首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这首诗首联写物,以琴瑟的五十根弦,来表现自己无尽的思念,思念什么呢?直接来看的话,应当是思念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是仅仅只有青春年华,有什么可以思念的,无非是思念青春年华时自己蓬勃的精神,思念自己当时在仕途上取得的成就,更思念着自己那已故的妻子。颔联经典引用寓言,表示自己也想要摆脱这凡间的躯体,不被这悲伤所叨扰。颈联更是写景又是抒情,仅仅是读着,就仿佛心情变得沉重了。尾联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自己的不舍。不舍什么呢?是不舍于这人世间吗,不,是不舍得那放不下的思念情感呀。

这首诗是在历史上其实是很有争议的,因为其具体创作年份不明,导致很难有人直接从诗句中揣测出作者的意图,于是就有人认为锦瑟这篇诗仅仅是因为李商隐对于自己多舛的仕途的一种无声的控诉,一种无奈,一种悲凉。但是我对于这种想法不敢苟同,我更愿相信另一种说法。有传言道李商隐的妻子在生前便喜欢弹奏锦瑟,再加上这诗篇正是李商隐晚年所写。所以我才大胆的猜想,并构建了我上文所描述的场景——李商隐卧病在床时想起了自己的爱妻,艰难地写下了这一篇诗作。不知为何,我认为这样的场景所写下的锦瑟才更加符合李商隐怀才不遇、痴情忠贞的形象。抱着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感情,我们再来看一下《锦瑟》这一篇诗作,或许诗中那股思念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让我们再好好品读《锦瑟》吧

你们说李商隐卧病在床上,快要逝去之时,会看见什么呢?他也许可能会看见柳枝吧,毕竟李商隐一直认为自己欠这位姑娘一句道歉。也有可能看见侍女宋华阳?李商隐一定很想冲过去抱住她,可无奈命运弄人。又或者李商隐会看见那个迷恋他的舞女张懿仙,或许李商隐认为自己没有耽误这个女孩,真是万幸。……但我觉得李商隐最可能想起的一定是他的爱妻——王晏媄,或许在迷离之际,他的妻子已经来迎接他了,许久没有见面的二人牵起手,缓缓的坐下,李商隐翻开自己的诗谱伴随着妻子动听的琴瑟声轻轻地吟唱起来…就如同原来那样,以后也将会如此。

(本篇所有图片素材及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以及我的藏书,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