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流体验

记得我以前生病住院的时候,有一次输点滴从早上9点多钟输到下午4点多钟了。

而趁着输液的工夫,我花了将近6个小时时间耐心读完了《下乡养儿》这本书,甚至还在左手挂针的情形下用右手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本书的读后感。

可能在旁人眼里,在混杂着难闻的药水味的病房里一边输液,一边持久不懈地阅读和写作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可我自己却感受到快乐无比,这就是心流在起作用。

什么是心流?

科学家把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得得心应手,并在心里产生出一种学得“爽”的这种感觉称为“心流”。

是的,感到“得心应手”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我当时读的不是《下乡养儿》,而是像《白板》那样的书,我恐怕就没有耐心看下去了,因为看不懂呀!

而如果我当时读的是少儿读物,阅读的体验过于流畅,又会让我觉得没趣,那我也会读不下去的。

《下乡养儿》则不同,因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读过了不少育儿书籍,所以这本书里面有85%的内容对我来说是熟悉的、是旧的,但也有15%的内容是新的,那就是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是如何应对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的,就是这15%的部分吸引着我持续看完这本书的,并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出了一种看得很“爽”的感觉。

所以选择读一些让自己读起来感到读的内容既不太难又不太容易,恰好是适合自己能力区域内的书特别重要,这时候更容易在阅读中体验到心流状态,内心就会产生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这时读书再苦再难都不在话下。

当然阅读的环境也很重要。

我当时读《下乡养儿》时,是我一个人在医院输液,除了护士给我换药外,几乎无人打扰,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思思在我身边叽叽喳喳地讲话,没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我也是无法读完这本书的,就更甭提达到心流的状态了。

所以,在合适的环境下,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阅读内容,你就很可能体验到阅读所带来的心流感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