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域链

作用域链

初级理解

  • 函数在执行过程中,首先从自身函数的局部作用域查找变量
  • 如果在函数内部找不到,则在定义此函数的作用域中查找变量
  • 依次往上查询,直到全局作用域,如果全局作用域中依然找不到,则报错
var a = 1
function fn1(){
  function fn2(){
    console.log(a)
  }
  function fn3(){
    var a = 4
    fn2()
  }
  var a = 2
  return fn3
}
var fn = fn1()
fn()
  • 首先从fn()中执行函数fn3
  • fn3()里定义了a=4,然后执行fn2()
  • fn2()打印a,但是fn2里没有定义a,所以再在fn2定义的作用域也就是fn1()的作用域中查询,所以输出a=2

高级理解

一系列活动的执行上下文(EC)形成了栈。栈底是全局上下文,栈顶是活动的当前上下文,压栈、出栈类似数组的pop以及push

压栈:全局EC-->局部EC1-->局部EC2-->当前EC
出栈:全局EC<--局部EC1<--局部EC2<--当前EC

当JS代码被载入浏览器中时,默认进入的是一个全局的执行上下文。当在全局上下文中调用执行一个函数时,程序流就进入被调用的函数内,此时引擎就会为函数创建一个新的执行上下文,并将其压入到执行上下文堆栈的顶部。浏览器总是执行在当前堆栈顶部的执行上下文,一旦执行完毕,该上下文就会被从当前堆栈弹出,然后,进入其下的上下文执行代码。这样,堆栈中的上下文就会被一直执行并且弹出堆栈,直到回到全局上下文。

var a = 1;

function fn(){
  console.log("1 "+a);
  var a = 5;
  console.log("2 "+a);
  a++;
  var a;
  fn3();
  fn2();
  console.log("3 "+a);

  function fn2(){
    console.log("4 "+a);
    a = 20;
    console.log("8 "+a);
  }
  console.log("9 "+a);
}

function fn3(){
  console.log("5 "+a) 
  a = 200;
  console.log("7 "+a) 
}

fn();
console.log("6 "+a);
输出顺序和结果
  • 1处在fn()内定义了a,但是还没有赋值为5,所以为undefined
  • 4处之后给a赋值20,赋值的是fn2()上层的fn()的局部变量
  • 5处fn3()输出1,然后给a赋值200,赋值的是fn3上层的全局变量a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