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下期公布,敬请期待)
上期答案:羊日请神食折罗
❥环节一:每空填一个字,组成一句和正月初五年俗文化有关的话。
①老【 】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 宋 ·孔平仲《禾熟》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 】暖玉生烟。
—— 唐 ·李商隐《锦瑟》
③山河【 】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复值接舆醉,狂歌【 】柳前。
—— 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⑤春风不解【 】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 宋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⑥赵家姊妹多相【 】,莫向昭阳殿里飞。
—— 明 ·袁凯《白燕》
⑦书卷【 】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明 ·于谦《观书》
❥环节二:古诗文诵读。
【一】
游斜川并序(魏晋·陶潜)
序: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二】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宋代❤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三】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
宋❤苏轼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
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
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
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环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说一说你得到的启示。
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
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注释】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参考角度】
道理一: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道理二:士为知己者死,马为懂己者鸣。
道理三:老马识途仍堪用,岂可弃之如敝屣。
道理四:知人善任好领导,错勘贤愚糊涂虫。
❥环节四:语音诵读下面关于大年初三的习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中国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此,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不宜出门,但也要吃饺子放鞭炮。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