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君王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与同为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相比,信陵君魏无忌在招纳门客上,更显诚意,更具宽厚仁慈,更能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信陵君都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是富贵之人而轻慢士人。
关于信陵君的礼贤下士,最著名的一个故事就是信陵君招纳侯嬴。侯嬴是魏国人,家境贫寒,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在魏都大梁当看门人。魏无忌听说侯嬴是个有才能的隐士,便让人准备了一份厚礼去拜见他。不料侯嬴不肯接受,说:“几十年来,我修养品德,坚持操守,不会因为自己是贫困的看门人而接受公子的财礼。”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们就越觉得珍贵。同样的道理,侯嬴越是捏鼻子装矜持,魏无忌就越觉得这人了不起,必须交往。于是,魏无忌大摆酒席宴请宾客,等大家来齐坐定之后,他亲自带领随从人员,空出车子的左位(尊贵之位),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嬴侯先生。
侯嬴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破衣旧帽,也不与魏无忌客气,径直上了车子,大大咧咧地坐在魏无忌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之意。
侯嬴这么做,是想借此观察魏无忌的为人气度。而魏无忌的表现并未让侯嬴失望,他不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反感,对侯嬴的态度反而更加恭敬,亲自手握马缰,为侯嬴驾马车。
侯嬴还想再考验一下魏无忌,故意对魏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委屈公子你开车载我去拜访他。”
魏无忌能够纡尊降贵,亲自为侯嬴驾车,已经给足了侯嬴面子。现在侯嬴居然提出让魏无忌驾车载自己去会见朋友,这就太过份了。但魏无忌闻言,依然对侯嬴表示出了足够的尊重,他二话不说,立即驾车载着侯嬴前往进入街市。
来到街市,侯嬴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站在那里同朱亥天南地北聊了很久,并暗中观察魏无忌的反应。结果,他看到的魏无忌不仅坐在那里耐心等待,而且还笑脸如花,比之前似乎还要和颜悦色。
在侯嬴故意拖延时间并以此来考验魏无忌之时,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等达官贵人在魏无忌府上已等待多时。魏无忌的随从人员因此无不暗骂侯嬴倚老卖老,不知天高地厚。
魏无忌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把侯嬴请到家后,恭恭敬敬地让侯嬴坐了上位,并隆重地把侯嬴介绍给在座的达官贵人,搞得满堂宾客无不惊异万分。之后,魏无忌还亲自端着酒杯,走到侯嬴面前举杯为他祝寿。
直到此时,侯嬴才说出自己一再为难魏无忌的真实意图。他说:“我原本只是个看门人,但公子却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亲自驾车来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然而公子竟还屈尊陪我去拜访他。不过,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想成就公子您的名声啊。我假借拜访朋友,故意让公子的车马长久停在街市,公子不但不厌恶,反而对我更加谦恭。如此一来,街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您是个能够礼贤下士的高尚之人。”
正因为魏无忌能够纡尊降贵,屈己交人,所以方圆数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结果,魏无忌招徕的食客也有三千人之众。对此,司马迁称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汉高祖刘邦对信陵君魏无忌的为人气度也崇拜得不得了,在当了皇帝之后,他每次经过大梁,都要亲自去信陵君坟前拜祭。
魏无忌能够纡尊降贵、屈己交人,招揽宾客三千,确实很难得,但这三千宾客到底有多大本事,却是个大大的疑问。
长平之战后,秦国继续攻打赵国。公元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由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所以此时的赵国已经没有独自抵抗秦国的实力,只好由平原君赵胜出面向魏国请求支援。
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而魏无忌又是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因此,平原君与魏安釐王也算有点沾亲带故。何况,赵、魏、韩统称“三晋”,原本是一家,后来虽然分了家,但大家多少还有些自家兄弟的感觉。所以,魏国得到平原君的求救之后,马上任命晋鄙为大将,领兵十万,准备前往赵国支援。
不料,这事儿竟被秦昭襄王提前知道了(估计秦昭襄王在魏安釐王身边安插了不少间谍),他派使臣告诫魏安釐王说:“我攻下赵国是早晚的事,诸侯中如果有谁胆敢救赵国,等我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首先攻打它。”
魏安釐王被秦昭襄王这一吓可不轻,心下暗自盘算:死和尚死尼姑也不能死道士,如果秦国在灭了赵国之后真的来攻打魏国,老子这王位还有的坐吗?
于是,魏安釐王赶紧派人阻止晋鄙继续进军,命令晋鄙把军队驻扎在邺城。如此一来,魏国名义上出兵救赵国,实际上却是在观望。
此时,赵国都城邯郸危机重重,平原君赵胜更是焦急万分。他左等右盼不见魏国援军,便不断派出使者催促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为难啊!魏安釐王不同意发兵,他也不能独断专行、擅作主张。不过,魏国军队不去救援赵国,他魏无忌自己不能不去。于是,在《史记·公子列传》中便有了以下记载: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惧死。”
在《资治通鉴·第五卷》也有如下记载:
“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属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赴斗以死于赵。”
无论是从《史记》的记载,还是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来看,魏无忌当时都是无计可施,所以准备亲赴战场拼死援救赵国。
读史至此,诸位难道就不奇怪吗?魏无忌拥有三千门客,为什么竟然无法说服魏安釐王前去援救赵国?或者说,为什么魏无忌的三千门客,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给魏无忌提供一个略微可行的建议?我们还是暂且按下这个问题,先把故事看完。
魏无忌聚集门下宾客百余辆车马,准备赴赵国以死相拼。他路过夷门,便顺道去见侯嬴。侯嬴只淡淡地说:“公子您好自为之吧,我老了,不能随您前去!”
魏无忌辞别侯嬴,心中却是闷闷不快,暗想:我对侯嬴礼遇有加,如今我就要去赵国赴死了,他为什么这么冷淡地对待我?难道我对侯嬴还不够好吗?
魏无忌越走越想不通,走了数里远,又调转马头回去见侯嬴,想问个明白。
侯嬴笑道:“我早就料到公子会回来的!如今您没有别的办法,准备亲身去迎战秦军,这就好比用肉去投饿虎,能有什么结果!”
魏无忌听侯嬴这话,感觉好像有戏,赶紧下车拜倒在地,请教计策。
侯嬴屏退左右随从,悄声说道:“我听说征调晋鄙的兵符在魏王卧室里,魏王最宠爱的如姬,有办法偷出来。我还听说,公子您曾经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表示愿意为您办事,万死不辞。所以,公子您只要愿意开口,一定可以拿到调兵的虎符,夺去晋鄙的兵权,然后领兵北上救赵,西抗强秦,建立五霸的功业。”
经侯嬴指点,魏无忌如梦方醒、茅塞顿开,赶紧照侯嬴的办法去做,果然拿到了兵符。
临行前,侯嬴又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假如晋鄙合验兵符后仍不交出兵权,再向魏王请示,那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是个勇猛力士,可以让他与您一齐去。晋鄙如果听从,当然最好不过。如果不听从,就让朱亥杀了他!”于是,魏无忌又邀请朱亥一同上路。
到了邺城,晋鄙合验兵符后,果然仍有怀疑,对魏无忌说:“我率领十万大军在边境驻扎,而你只孤身单车前来替代我,是怎么回事呢?”晋鄙话音未落,朱亥便已从袖中掣出四十斤重的铁锥,当场砸死晋鄙。
魏无忌有惊无险地夺了晋鄙的军队,下令说:“父子两人都在军队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两人都在军队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一个没有兄弟的,可以回去奉养父母!”最终选定八万士兵,浩浩荡荡地前往援救赵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故事说完,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之前所提到的问题上。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从赵国的角度讲,的确是有情有义,值得赞赏;但如果从魏国的角度来说,信陵君窃符救赵显然损害了魏国的国家利益。魏国不仅因此失去了晋鄙这位大将,还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不断遭受秦国的打击。
另外,由于窃符救赵这事,魏无忌在救赵之后,也无脸回去江东父老不敢回魏国。因此,魏无忌逗留在赵国十年之久,直到魏安釐王被秦国打得够呛,恳请魏无忌回国,魏无忌这才回到魏国。
所以,我以为,即便是侯嬴想出来的这个窃符救赵的主意,也不是上上之策。可见魏无忌的所谓三千门客,其智谋才能实在不怎地,不仅没人能替魏无忌想出一个两全之策,也没人能帮助魏无忌说服魏王出兵救赵,最后魏无忌只能铤而走险,采取了下策。
同为战国四公子,同样是收养门客无数,当初孟尝君在齐国遭到排挤时,至少还有冯谖在孟尝君身边,替他出谋划策,想出了“狡兔三窟”的主意;而在赵国邯郸被围困时,平原君身边也有毛遂同志能够不顾一切地替他排忧解难。但信陵君呢?那所谓的三千门客,在信陵君面临困难时,全都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最后还得靠一个已经七老八十的侯嬴出了一个馊主意。
秦昭王只用一句话,便吓得魏安釐王不敢出兵救赵,而信陵君三千门客,既无法说服魏安釐王出兵救赵,也无法替信陵君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这,难道不是信陵君三千门客抵不过秦昭襄王的一句话?
司马光在评价孟尝君养士时,有一段话,说:“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
“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司马光这话实在说得太好了!观察同为战国时期的秦国历史,秦孝公养商鞅,秦惠文王养张仪,秦昭襄王养范雎……秦国的这些君王虽然没有门客三千,但他们的做法不正是司马光这句话的最好写照吗?
由此看来,世间许多事,都是贵精不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