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名篇,脍炙人口,传唱至今。不说倒背如流,也能脱口而出了。可是,我误解这首诗了。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是西湖最美最热闹之景。在说理为主的宋诗中,是一朵奇葩。杭州西湖,旺季游人如织,慕名而来。
西湖之美,美在六月的“曲苑风荷”。六月,又称“荷月”。大片大片的莲叶田田,向远方蔓延,开着或粉或白的花朵。粉色莲花,犹如一个个水蜜桃,亭亭玉立;白色莲花,一朵朵洁净无物,仿佛来自天外。更为美妙的是荷香,香香甜甜,却又甜而不腻,随风飘扬。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杨大诗人只用短短的28个字,就写出了这种盛景。古人的炼字能力,可见一斑。
可是作者没写荷香,也许是篇幅限制,才没写。也许是作者觉得,有了无穷的“接天莲叶”和别样的“映日荷花”,西湖的美已经出来了,不需要再写荷香了。也许作者想考验一下我们,能否透过美景闻到花香。若是你闻到花香浓,我写与不写,又有什么不同。
西湖的美,是难以言尽的。苏东坡还写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呢。西湖无时无刻都是美的,即使有一支生花妙笔,也难免疏漏。
可是,回头看题目,有没有文不对题的感觉?题目明说是送别诗,可是内容呢,除了写景,还是写景。说是驴头不对马嘴也不为过。送别诗,总是要交代情况的。像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景有情,情景交融,那种依依惜别的感情溢于言表。
可是,看懂之后,我才觉得,诗人是技高一筹的。他成功地把我给忽悠了。他只写情,这只是表象。透过表象,才能看到作者想说的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写景就是在写情。诗人想说,面对此情此景,都留不住你,林兄,你还想让我怎样,我……怎……样……,怎样……
诗人的傲娇与无奈,隔空而来。我多想穿过这么多年的风雨,问问诗人,“面对如此美景,你这样傲娇与无奈,你还想让西湖怎样……”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首好诗。作者不说破,就是在考验读者的功力了。面对如此佳作,你看不破,你还想作者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