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吴晓波老师《腾讯传》,虽然有些虎头蛇尾,后面有明显的赶稿之嫌,但是也对得起吴晓波老师的名号。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或许最近有感于公司的管理,我看到了我心中理想的管理者———马化腾(以下简称小马哥)。
一个公司的气质是从最初就建立的,如果你想学习现象,那么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如腾讯全是英文称呼,阿里巴巴全是武林高手一样,你要是把你们公司的王总改口成隔壁的老王,请自动脑补。
虽然说每个成功的人都不一样,但是我喜欢追随小马哥这样的领导。
1、“不争”名权利
腾讯起名时,决定“讯”字做结尾,第一个字有四个选项,分别是“网”、“捷”、“飞”、“腾”,小马哥父亲去工商登记时发现前三个已经被注册登记,只有最后一个可选,但是小马哥觉得有太浓烈的个人色彩,决定弃用。但他父亲闲麻烦,就决定用了那个名字。
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前确实不争,因为没有什么可争。但是有功成名就之后,多少毁于内斗。但是小马哥从开始到现在,你会发现“不争”名利权,是他始终贯穿在他性格中的一个天生的特质。
2、“务实”
腾讯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IDG的王树翻看腾讯的计划书“如果我们IDG不给钱的话,腾讯会马上死掉,如果给钱的话,也前途未卜”,他问小马哥,怎么看待腾讯的未来,答“我也不知道”,就是这个“我也不知道”,吓死了曾李青,感动了王树。
联席CTO熊明华曾经问小马哥,qq同时在线人数什么时候能达到一个亿,小马哥:“也许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
在选择协助腾讯上市的公司时,初识刘炽平。他之所以选择刘和他的公司,是因为刘炽平提出在公司的估值上保守一点,与其一下子把市值彪的太高,不如把公司价值慢慢做起来,让那些购买了股票的股民能够享受增长的福利。
在写招股说明书的时候,有些部分是例行公事,比如行业现状、趋势分析等等,可是小马哥和他的创始人一字一句地斟酌,有时还会激烈的讨论。在对未来的预测上,他们不愿意写上可能做不到的数字。
当今,能像小马哥这样,不论在顺势、逆境,始终“务实”的实在很少。社会上多是一些夸夸其谈者。当今资本为王,很多人天天吹着牛逼,自以为聪明的忽悠投资公司。投资公司见过多少人、看过多少项目,如果被骗,只能说明双方都是骗子,在互相骗自己所需的东西。
3、“尊重伙伴”
小马哥喜欢开长会,每一个议题提出后,他都不会先表态。同时总办会没有表决制度,在十多年里,没有一次决议是通过表决产生的,相关责任主管的意见很受重视。在关系到公司整体战略的事务上,以达成共识为决策前提,若反对的人多,便会被搁置,而一旦为大多数人所赞同,反对者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小马哥并没有被授予“一票决定权”,他看上去更像一个折中者。
这个意识形态,也只有在小马哥在的腾讯能存活下去,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是门艺术,如果我们把腾讯的这种制度随便“拿来主义”,无非会变成两种结果,没人负责的“人人负责”和只有领导负责的不切实际的“一言堂”。
其实小马哥之所以能成为管理学的艺术家,是因为“尊重伙伴”,正应了王阳明心学里的“正良知”和“知行合一”。从黯然离职后的曾李青,无论在何时都称小马哥为“大老板”,可知伙伴是如何尊重他。从收购张小龙的Foxmail后,张小龙不想去深圳上班,小马哥就允许他在广州成立研发中心,并一养广州研发中心就是数年,最终养出了“微信”,可知他是如何尊重伙伴。
4、“尊重客户”
当年的“3Q”大战,各位应该都曾经被牵扯其中,但是腾讯推出了一个“不兼容页面”,所有用户面对“卸载qq”和“卸载360”两个选择键,必须进行“二选一”。设计人员递交的方案是一个大一个小,小马哥激动的拍了拍胸脯说:“一样大,来吧。”
这里且不论“3Q”大战的是非,但是小马哥这份坦荡和气魄,就值得敬佩,尊重客户,“一样大”只是表象,发自内心对客户的尊重才是本质,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与甲方精神上平等,才能获得对方的尊重,与乙方精神上平等,才能获得对方的敬畏。
5、“爱产品”
当开发出OICQ,而始终找不到赚钱的方法时,五个人激烈讨论是否继续开发,小马哥说:“要不我们先把它养起来吧”。一个“养”字,看出了他对后来这个qq的爱,完全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马化腾始终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在带,小马哥前期在他身上花光了自己能找到及挣到的所有的钱。一直到他把qq“养大成王”。
腾讯第一次试水网游“凯旋”失败之后,他说了一句话“我要重新找一个指挥官,他至少应该非常喜欢玩游戏”。
对于自己的产品,始终要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喜欢他、爱他、接受他的优点和缺点,希望他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优秀自己发自内心的高兴,不足自己发自内心的希望他改正。只有这样“养”出来的产品,才有成功的基础。
6、“爱员工”
小马哥最终决定在香港上市的原因就是员工期权的兑现,腾讯创办不久,就向早期的核心员工承诺了期权,他想要以较低的价格在上市前完成购买,可这在美国资本市场会被看成是一种“降低公司利润的不恰当行为”,而在香港则普遍被认可,且这种做法对员工更有利。
很多企业家都会口头上说员工重要,希望员工过得好,而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打着“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的旗号,欺骗员工的领导倒有不少。“爱员工”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就是董明珠董姐姐,其实你如果仔细观察她和小马哥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员工、对股东,那都是发自内心的。从腾讯离职的人,没有一个会说腾讯公司的坏话。
7、“站在一线”
一个程序员做了一个ppt,半夜两点发给小马哥,结果20分钟后他回复了修改建议;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说他曾收到一个邮件,小马哥指出两个字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我经常感到奇怪,有些产品经理说找不出问题。我相信,如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产品经理能够坚持使用三个月,一定会发现不少问题。而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产品慢慢就打磨出来了”小马哥如是说。
腾讯的一个段子,一天早晨来的公司,发现小马哥凌晨四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小马哥“站在一线”。任正非式的站在一线是他深入那些项目一线,体察项目及员工的不易;董明珠式的站在一线是她始终在用自己的产品,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认同自己的产品;小马哥式的站在一线,是他不断的在用自己的产品,并及时的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让腾讯的骨血里渗透着“用户体验”与“快速迭代”。反观,其他一些企业,领导你用过自己开发的软件吗?你用过自己生产的产品吗?你知道你员工的宿舍门朝哪开吗?
8、“敬畏之心”
“只有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过去,我们在追求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享受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现在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的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敬畏”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三体》中有一句话正是对敬畏最好的解读,“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那些在寺庙的放生池里抓虾和乌龟的,我见过;那些在公司内部开会,老子第一,你们全垃圾的,我见过;那些抱着孩子站在洪水边上看洪水的,我见过。我真想问一下,你们知道什么是“敬畏”吗?
同性相吸-画外音
刘炽平放弃了三倍于腾讯的高盛的高薪,加入了前途未卜,深深吸引他的那帮腾讯的年轻创始人团队。李泽楷因为太忙只和小马哥聊了10分钟,就将腾讯20%的股票卖给了MIH,套现1260万美金。
如果刘炽平没离开高盛,腾讯会怎样?如果李泽楷多和小马哥聊一聊,而不是只有十分钟,到现在他能套现多少离场?
跟对人、办对事,名、权、利自然都会跟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真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