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讚美、敬拜、禱告開始
首先要安靜下來,可以輕輕地唱一兩首詩歌,幫助自己安靜下來,做好朝見神的準備。
禱告時,也可以參考所唱詩歌的歌詞,來向神獻上敬拜。
為著上帝賜下新的一天而感謝,並求神帶領這一天的生活。
祈求聖靈在這一段時間引導我進入真理,並且使我能夠明白真理。
「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一一九18節)
二、讀經和默想
讀經:懷著禱告的心來閱讀每日的經文,至少三次以上。
第一次(粗略的讀),最好能夠開聲不停頓的讀,目的是能夠大致了解經文的大意。
第二次(仔細的讀),注意不要遺漏細節,留心所選經文的上下文,聯繫上下文正確理解經文的真正含義。
第三次(解經式研讀),以經文的整體含義作為依據,對特別有感動的經文,加以深入默想。但要注意避免斷章取義,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個別的經文。
默想:默想的指引,建議參考以下五個思路
1. 這段經文顯示出我有什麼罪是目前正沈溺其中,應該要予以棄絕的?
2. 這段經文中有什麼榜樣是我要去效法的?
3. 這段經文中有什麼應許是要抓住的?
4. 有沒有什麼命令是我必須要去順服的?
5. 有沒有什麼真理是我之前所沒有發現的,或總結經文中的真理。
提示:不是每一段經文都會有這五個方面,但這五個思路在我們寫靈修日記時,善加使用必能帶來美好的果效。
紀錄:將自己的靈修心得紀錄下來,便於日後翻閱。
三、應用
應用是將默想當中所領受的神的話語,實踐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我們不能單單聽道,更要努力踐行真理才是。如果我們的讀經僅僅停留在經文知識的理解上,而沒有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們的屬靈生命就很難有所長進。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一22-25節)
應用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
個人性——應用要針對自己個人的生活,因此,在靈修中不應該出現群體性的字詞,如教會、團契、大家、或某某某等,應該對個人的靈性、生活、人際、侍奉等方面深入的反思。
具體性——應用要針對具體的事項,而不是空洞地喊口號。一件事若沒有列入日程的話,基本上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同樣的,若是沒有具體量化,同樣也會紙上談兵。因此,應用需要具體,如不要說要好好讀經,而應該明確讀哪卷書,讀多少,何時及何地等。
可能性——應用要針對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而不是好高騖遠地喊口號。如讀經被感動,與其說要出去給千萬人傳福音,不如腳踏實地地計畫今天至少要向一個人講說耶穌的事情,當然需要具體化,即對象、時間、地點等。
四、以禱告來結束
以今天所領受的神的話語和所蒙受的恩典為中心,祈求主帶領今天一天的生活,並讓我在今天的生活中就能夠應用所領受的話語,建議將自己的禱詞寫下來,要求簡潔、直接。剛開始靈修的時候,禱告時間不宜太長,與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如小溪流水持之以恆。
五、督導小組
為了防止個人的惰性,需要建立靈修小組,彼此分享靈修日記,並成為彼此屬靈路上的督導和同伴,彼此提醒,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