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和声与旋律三个部分构成了音乐的基本要素 现代音乐学小思

尝试用 FIRE模型 解读 近代音乐


百度百科 歌曲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

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之谱曲;

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

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改编或翻唱。

歌曲是要唱的,唱法分为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领唱、齐唱或合唱。

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全方位的听觉享受,优美的旋律使人能够产生高尚的想法,丰富人类的感情,促进他们理解人类情感的深邃内涵,达到心灵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契合。

歌曲是音乐艺术中规模最小、篇幅最短、形成最早和影响最大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

歌曲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共同度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悠悠岁月。

歌曲深深地扎根,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人们用来陶冶情操的方式。

歌词 曲谱 唱法

歌曲的音乐内涵首先要确立旋律与节奏的关系。

浅谈旋律与节奏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的作曲教材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旋律是歌曲的生命”。(批注,这句话还没找到出处,是谁说的,在哪个教材里面)

学过西方音乐学的某个人就觉得.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句话否定了节奏在歌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何呢?

学过西方音乐学的某个人,这个人就觉得,从现代西方音乐发展的理论观念来看,歌曲创作的切入点为节奏(精一居士注:为何会认为是节奏呢,这就要说到英语与汉语的区别,且看后面详讲)。以节奏入手更方便、更易学和更易达到歌曲内在的统一。因此,与旋律相比,节奏更具体、更直观、也更原始。远古时期依耪于“击石附石”的节奏,当代青年热衷于“蹦迪”或“舞蹈机”,其中的感受恐怕节奏远远多于旋律。

节奏在初学歌曲写作的人手里尤其重要.只有掌握了节奏的框架概念,才能驾驭歌曲这种小而全的音乐体裁。

于是乎学过西方音乐学的某个人,这个人,相比之下,旋律的创作则更抽象、更难被传授和表述。优美的旋律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正如许多西方作曲家谈及旋律便时不时地搬出“灵感”一说。麦卡特尼在论述《昨天》一曲时仅用了“梦中所年写”五个字。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全名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爵士(Sir James Paul McCartney CH MBE),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默西赛德郡利物浦,英国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前披头士、羽翼乐队成员。

因此,学过西方音乐学的某个人,这个人就认为,歌曲与乐曲不同,一个缺少旋律感的作曲家可以写就出色的器乐曲,但是歌曲就不行。器乐曲讲究的是形式和结构,是利用某种“动机”式的音乐主题在时间跨度中精巧而有序的发展。而歌曲讲究的是旋律的美感、先声夺人的瞬间效应,是利用短短的几分钟吸引听众全部的注意力因此,把握旋律的美感和能力是一个歌曲作曲家最至关重要的品质。这就是西方所谈的表演艺术的音乐。

为什么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作者:樊红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3期

【摘 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它是内在情感的体现,也是富有生命的律动。音乐作品的形象是通过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塑造而来的。节奏是音乐的源泉,同时也是音乐的生命,因为节奏的变化能使音乐的思想情感得以发展和创造,有利于深化人们的听觉联想。因此,需要把握好音乐的节奏,才能够将音乐的审美价值和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节奏、和声与旋律三个部分构成了音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而节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要素,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源泉,没有节奏就不会产生音乐。

此外,节奏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骨架,但是其自身也能够单独的存在,旋律与和声却始终要依附于节奏而存在。

节奏具体指的是音乐中重拍和弱拍的交替出现,大多呈现具有规律性的强弱和长短的现象。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和网络的一篇文章(括号,为精一居士小注)

这很多观点都谈到了节奏,节奏当中谈到了强弱,这是为什么呢?

认为节奏的重要性

我们先要了解英语与汉语的区别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重音语言,有重音没声调。英语用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重音和重音节奏。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声调语言,有声调没重音。汉语用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声调和声调节奏。

汉语还是声调语言中的旋律型声调语言,和音高型、音长型声调语言都不一样,汉语的声调是婉转变化的,是有旋律的。

所以,汉语传情达意,就是用声调的婉转变化,形成旋律,成为音乐。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音乐符号。

古人就非常重视声韵之美。

再说简单一点,我们现在汉语,有汉语拼音。

一声平二声仰三声拐弯四声降,这叫做汉语拼音声调符号。

意思是说,我们汉语是有声调的。英语是没有声调的,英语有重音。eg。Welcome to China.  good.

英语是重音语言,词有重读音节,句有重读单词。“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这里有明显的节奏。

我们把这段英语翻译成汉语,就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再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样我们就把一段英文翻译成里汉文。

复原。就是要把文字通过语音读出来。

就会复原读法。但这样就会改变中国古代读汉字的读法。

英语,展现形式是声音。由听觉系统,听。说英语。

英文:展现形式是字母。由视觉系统,看。写英文。写英语单词。写英语词汇。

英文(英语单词)是记录英语这个声音的符号。


汉语,展现形式是声音。由听觉系统,听。听汉语。

汉字,展现形式是文字,是图像。由视觉系统,看。写汉字,写作文,写文章。写诗。

汉字是记录汉语这个声音的符号。

古代汉语有特定的读法 俗称文读音,后面有缘再分享。



汉语是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紧密而且是相适应的,汉字的创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汉民族的智慧结晶。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 ,是汉语的书面语工具 ,汉字和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引领现代音乐学的就是西方的节奏。而少有或忽视旋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