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写下题目那一刻,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写这篇文章。如果写,就意味着我和家人的很多教育方式都将被否定。如果不写,内心更是深深的自责。最后我选择了前者,因为孩子的成长更重要,如果我们真的爱他们。
我家大宝今年4周,在幼儿园她是出了名的乖孩子,不敢做出任何调皮的举动,老师们都很喜欢她,最起码好管理呀。在公众场合,她特别害羞,有人和她对话,她一般都会边笑边一头砸在我怀里。在家里,她会表现的比较随性,但比起同龄孩子,她真的很懂事,小小年纪就会看大人脸色,一旦发现自己的要求让大人面露难色,她就自己给自己台阶下了。老人们对她各种夸,但我却感到不安和焦虑,因为我知道那是大人们管教的结果。我对待孩子的态度经常会在长辈们的指导下言行不由衷。但其实我宁愿她任性。
如果原生家庭教育孩子乖巧是好品质,忽略甚至压制他们个性的发展,那么等孩子长大了,本能会驱使她更愿意找放任不羁的人做朋友和另一伴,因为放任不羁也是潜意识中的她自己(如感不解,请参看前一篇文章《伴侣是潜意识中的自己》)。但是有几个父母真心希望孩子一辈子与放任不羁的人为伍或者相伴?至少我不希望。
孩子小时候不懂掩饰,她自然的表达流露,却被家长生生扼杀了。因为家长们想让孩子变成懂事的省心的宝宝。但是懂事和省心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胆小怯懦、敏感脆弱、呆板压抑。看看这些形容词,我们喜欢哪个?几乎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性格特征。殊不知,除了遗传基因影响,大部分都是父母长辈们一手造成的。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权威期待,就是讲权威对一个人的暗示和强烈期待,会很大程度影响这个人的发展轨迹。最终让期待凑效。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他的权威。父母的情绪和态度会影响孩子们性格形成,父母对孩子做出什么样的期待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里想到有位英语老师讲过的案例。老师开设了两个英语培训班,学费较高。A班的学生父母大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经济不是问题。B班的学生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但父母为了孩子的有发展,愿意花血本培养。一天上完课,老师布置作业,让把某个单元的单词全部背会。A班的一位家长说:老师,我们孩子最不喜欢背单词,他喜欢阅读,您能不能让他在阅读中自然而然的去学单词? B班的某位家长赶紧转向孩子说:老师的话你听见了吧?回去赶紧记单词,必须都记住。
如果是你,你更赞成哪位家长的说法?我敢大胆猜测,大部分50、60、70后家长肯定更赞同B班孩子的家长, 90后家长更赞同A班孩子的家长,80后家长可能正在斟酌,哪种更好呢?因为这几代人的成长大环境对尊重个性的主张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做升序排列的话,从50后到90后应该是压抑—相对宽松—释放。所以选择不同。
我选择A,因为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家长的思维模式,前者强调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是一种管理思维;后者则更强调服从,是被管理者思维。作为家长,毫不违心的说,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具管理者思维。至少他要做自己的管理者,而不是任人摆布。当然管理是相对的概念,人永远不可能完全脱离规则和约束独立存在,我想说的是,孩子要有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而不是束手束脚,唯唯诺诺,只知道听从他人指挥,完全压抑自己内心的声音。
常听长辈们批评孩子会说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太惯孩子了,要头不敢给屁股,一茬不如一茬”。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反问一句“不惯又当如何?每天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孩子呼来喝去?还是像对待牲畜一样,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当然这句话有点极端,重在体会意境。
单就社会发展的态势看,如果真的一代不如一代,那历史的车轮早倒退了。而事实上它一直在进步,人们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在逐渐富裕,而且一代更比一代富有创造力和活力。那现在看来,是不是长辈们太缺乏安全感了呢?当属于自己的时代渐行渐远甚至暮色蔼蔼,自己又束手无策时,恐怕是只能通过唱衰后代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安全舒适区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很多为人父母们的心理其实至少是亚健康的。
作为家长,还是放轻松点好,不要动不动就一副要天塌地陷的惶恐模样,把自己打造的像一个狱警,眼睛所及之处全是各种违规。孩子哪怕喘个大气也得担心喘气声符不符合长辈们的标准。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几近地狱,丰衣足食又有何用?孩子有情感,有自尊,有思想。害怕恐惧时需要哭闹着宣泄,伤心难过时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我们出言不逊他也会愤怒抵抗,我们能做的事情他也想尝试。仅此而已,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家长,都是在用成人的标准评判孩子的行为,其实我们真的想多了。
看到这里我猜你会觉得委屈,因为我也有一肚子苦水。自从孩子来到世界,完全没有了自我,整天围着孩子转,生怕出现半天疏漏,结果还被上纲上线,与其这样,不生多好!没错,我们生孩子,唯一的理由应该是——我愿意,我想把他们带到人世看看花红柳绿,车马喧嚣!除此之外的任何动机都是耍流氓。如果还不能接受这个想法,那从现在开始慢慢接受吧,这是趋势。社会在变,我们也要改变。
适当的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也一身坏毛病。所以不如先做好自己,在孩子进步时毫不吝啬的去鼓励,受挫折时坚定的去支持,就像做朋友一样。把世界交给孩子,因为,这个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最终还是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孩子们的。
关于孩子成长,我还想说,只要大的条条框框不违背,不做违法和违背道德伦常的事,至于孩子的品性,就任由他去吧,尽量给他们大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活在自己的时代,成为他自己。
愿你我都成为会爱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