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问:您一再说十三岁是分水岭,这个十三岁有没有医学的依据还是有什么经验?
答:十三岁当然是说明上的方便,这个没法有一个固定的某个时日作一条明白的分界线,这是大略的。(主持人:为什么一定十三岁呢)差不多如此,大概十三岁之前自我生活还不能独立,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开启;十三岁之后就日渐想要有独立的生活和思考了。现在小学毕业那一年大约十三岁,所以我们姑且用十三岁做分界线。如果早熟一点,也可以提早到十岁;晚熟一点,也可以推延到十五岁。这种分界,就是表示人类心理发展有成熟期和幼稚期,大约是十三岁。十三岁之前,我称为吸收期、记忆期、酝酿期,十三岁之后,是理解期、表现期、实用期。
(主持人:根据您的经验,十三岁前后有何差别?)
皮亚杰对人类认知心理发展的研究,认为十二岁之前,一个人的运思能力还不成熟,定十二岁为人类抽象运思的开始,抽象运思,是思考能力成熟的标志。西方人说岁数大体用实岁,中国人用虚岁,所以皮亚杰的十二岁,就是我说的十三岁。
根据我们实施读经教育的经验,所有老师也都证实,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读经的接受比较顺当,记忆力比较好,到五六年经就渐渐排斥,到初中就更不适合记忆的学习了。这不是我规定,这是人类自然如此,不仅有学理的根据,也有实践的证明。
有些人不明白儿童心理,也不信任人性,他一心就想着,孩子一定没有兴趣读经,要引发他的兴趣。而引发兴趣的方法就是适合孩子的习惯,孩子的习惯是什么?好玩。所以就游戏教学法。所以有一些人推广读经,一开始就说,读经是不是很乏味的?大家都说是,所以我们要鼓舞孩子,就要有一些游戏,敲木鱼、打响板、接龙啊、给他奖品啊,等等。如果一个老师一时没有高度的诚意跟信心,暂且这样做也可以的。但是如果长久这样做,就耽误了,因为人类本性不是如此,孩子不应该如此长大。
所以我们提倡老实读经,就是只管读。我们对人性是有信心的,只要他读熟会背了,他就有成就感。更进一步,我们相信一个人的生命本来就是光明的、坦荡的、好学的。假如能够给他充实饱满的学习,他将感到深度的满足,这种满足或许不能叫做快乐,乃是一种幸福。所以读经教学要达到这种最高的教学艺术,就是要开放一个孩子的幸福感,越读越感到自己稳重、凝定、广大、光辉,所谓圆满无尽、圆融无碍。你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境界。老子不是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吗?婴儿是有道的,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孩子内在是有圣人之德的,你为什么把儿童当猴子来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