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之后,我对监狱内的文化和监狱对我们、对犯人的生活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高大的围墙,阴暗的环境,苛刻的管理,狱霸的暴力......还有安迪追求自由的灵魂。监狱到底剥夺了服刑人员什么?仅仅只有自由吗?监狱带给犯人的又是什么呢?监狱对于服刑人员所起的组要是惩罚和改造作用,教化迷途中人,但是在影片中,监狱却是暴力和压迫的代名词。虽然电影大多把监狱妖魔化,把管理者神化,但是其反应出的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束缚,是很值得思考的。
电影中一个老头布鲁克,入狱多年一直憎恨监狱,渴望自由,可是在刑满释放时,却为了继续服刑,企图举刀杀人继续犯罪。在出狱后,他也因为多年与世隔绝,无法适应社会,郁郁而终。瑞德得知他自杀后,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还有一个地方是,因为监狱里有固定的上厕所时间,在影片的最后,瑞德发现没有监狱的口令,自己连尿都尿不出来。可见,监狱对服刑人员所剥夺的不仅仅是人身自由,更是在心上的枷锁,这是一种在长期的压迫下所形成的高墙。他们习惯了一天的时间都被别人精确的安排好,突然之间没人管了,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像被圈养的动物,一旦摆脱枷锁,放逐野外,因为多年圈养,已落后于社会,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遭受灭顶之灾。
类比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离开强制学习的高中,进入自由学习的大学,离开制度森严、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时,很多人就有了一种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觉。大学阶段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但在束缚下长大的我们,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对自由时间的安排能力,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所以有的同学高中时成绩优异,但是上了大学,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他们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学习,只能逃课、打游戏。要适应这种改变,要以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证。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 高墙关不住的是自由的心灵,片名为《肖申克的救赎》但是所得的救赎并不来自监狱,而是来自希望与等待。张某在服刑期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三个文凭,虽然他的身体仍在监禁,但是这苦痛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之下激发了他的灵魂的潜能。虽然现实中更多的是在监狱中没有对人生的考量的人,但是,我想,监狱存在所期望能达到的的最佳目标应该就是如张某这样,有效教化,并在压力之下让服刑人员改过自新,考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