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午睡的时间也就只有周日,还是在不加班的情况下。所以很珍惜,拉上窗帘 冷气足足 放下一切,能在如火的夏日午后美美睡上一觉实属难得。
昏暗凉爽的卧室让人没有时间感,不知睡了多久,也不知是白天还是夜晚,意识里有要醒来的意思,但是眼皮却怎么也睁不开,身子也动不了,也许这是睡梦中的错觉。
隐隐不知从哪里传来河南豫剧热闹的唱腔,竟让我又有了第二层梦境,寻着似曾相识的声音回到了儿时,还是冬天寒假,暖暖的午后。在家就能听到小县城里最大的公共活动区域 “大球场”里会场子上热闹的戏班子锣鼓喧天的响动。
太阳正好,温度正暖,心里像小猫抓一样的不光我一个人,大姑家的女儿,我的大表姐骑着自行车要去看戏路过我家,便带着一起去做个伴,有人帮忙带孩子出去玩,双职工家庭哪有不愿意的?简单交待几句,别跑丢了~别挤着了~这边早就骑车走掉了,远远的敷衍的答应着。
到了会场,戏台上的锣鼓班越发的卖力,那声音和着唱腔冲击着耳膜,把心跳都带快了不由的激动起来。
到处都是人,还有不少特色小吃的摊位,本来就不大的球场显得越发拥挤和繁荣。唱戏唱的啥听不懂,满眼就是热闹,几层的人群围在戏台子周围,前面有坐自带小板凳的,中间有站着的,后面有骑在大人脖子上的小孩子,还有最外层站在砖头上甚至自行车上的,这时看什么戏不重要了,只要能在现场只要能参与到这喧哗的氛围里,就满足了。
人群外才是我关注的对象,卖甘蔗的、卖棉花糖的、卖米线的馄钝的、卖汤圆的、卖玉米面做的第一代膨化食品玉米杆的,快把我给馋死了。刚好,现在已是五十多岁的大表姐,当年也是风华正茂的馋丫头。哪怕是刚吃完午饭没多久,还是要再尝尝这各种小吃,那个年代各家的饭菜品种和味道基本都是一样的,哪能跟这些小吃比?讨好着大表姐,算着她兜里的钱,计划着能吃上几种小吃,舍谁取谁。
终于吃到喜欢的食物,太阳慢慢下山开始下降,没遮没挡的球场刮起风来还是刺骨的凉,光线暗下人群逐渐减少,锣鼓依然喧天,心却发慌。晚上六点的动画片和七巧板里的鞠萍姐姐又把我的心往家拽,错过了就少看一集。但是大表姐这会儿起了劲,说刚才人多看不到,这会儿人少赶紧看会儿,呼呼的北风里,刮的脸疼,身子都冻透了,她还津津有味的站在戏台子下看,我的心却早已回了家,这会儿想的不光动画片还有家里的温暖明亮的灯光,在外的傍晚被妈妈教的很没有安全感,特别是冬天。
好不容易大表姐心满意足的带着我回家,看着街边店铺一盏盏亮起的灯光,听着新闻联播前奏曲,心彻底凉透了,动画片演过了!身子越发的冷,坐在前梁上发困,头伏在车把开始瞌睡,表姐担心刹车闸时会夹了我,让我坐后面,我紧紧抱着她的腰又开始打盹,她又担心把我的脚绞进自行车后轮里,没办法 推着车,一路把这个东倒西歪的瞌睡虫推回了家。
家里暖暖的灯光和电视剧的声音赶走了瞌睡虫,在爸妈的唠叨中,我和表姐一边吃着不知热了几次的晚饭一边看着电视,冻透的身子热了起来,困乏的脑子清醒了很多。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会场的情景,表姐还顺便报了报账,细数着我都吃的啥,花了多少钱。看着表姐我迷茫着好像没吃多少,但是她咋说恁多?爸妈赶紧给表姐补了钱,终于表姐吃饱心满意足的走了,我仿佛有种被利用的感觉非常不好,但是总说不出来。
正患得患失中,醒来了,静躺听着窗外的蝉鸣回到现实是夏天,回味着梦境中的儿时是冬天,豫剧的声响早已离去,但这感觉让我懒懒的依然沉浸一点都不想动~到底是梦境还是回忆?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