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内传播(定义,要素,特点):
人内传播也称为内向传播 内在传播 或自我传播 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主要有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要素组成。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保持着连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应,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和创造性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自我互动论
自我互动论布鲁默1969在《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他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是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应。
在自我互动的过程中人脑会出现关于他人的期待,这些期待具有一定的意义,个人会考虑这些期待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是个人又不是原封不动的接受这些期待的。是在人内的传播的过程中,对这些期单进行理解,选择,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形成新的行为主体。
主我与客我
米德在研究人的内心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他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可以改变客我。
基模
基模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和基本模式。基模具有两面性,它对所有的新信息,不用从头做起,认知效率高,但是在被给予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识别人的时候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人的正确评价,
大众传播影响人们的认知基模:
大众传播展示大量受众无法切身体验的事件,容易产生与大众媒介一致的刻板印象。
媒体的表达方式会影响与内容无关的基模。(比如信息娱乐化的倾向)
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会影响受众新基模的建立和对既有基模的修改。
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受控的和自动的
基模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基模会导致我们有选择的注意,感知,理解和记忆大众传播的信息
大众传媒中的高达方式会出发,我们使用不同的基模来处理信息。
基模会导致人们对缺少的信息做出判断
内省式思考
内省是人对自己的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模式。根据米德的研究,内省式思考,并不是在日常活动的每时每刻都发生,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才会活跃起来。
从横向来看,内省式思考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是一个重构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
从纵向来看,个人把迄今为止有关该问题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起来,重新加工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新的意义和行为。
传播的主要层次和各自特点(综合性的,传播五大类型)(此处只有两个,后续要补充)
传播过程系统论:
主要是赖利夫妇模式和马莱兹克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
1959赖利夫妇最早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
这个模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从事传播的双方及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自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赖利夫妇认为,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也不外是现代社会各种传播系统的一种。
从这个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个传播过程,除了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马莱兹克模式:
他把大众传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其中包括:
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人员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所处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压力或约束力。
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
受穿者的自我印象,受传者的人格结构,作为群体一员的受传者,受传者所处社会环境 讯息内容的效果或影响 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
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
一方面是传播者对信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这种选择和加工,也可以说是传播者背后的许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对媒介的接触、选择,这种选择当然也是基于受传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求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