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扑面而来的不是枯燥的理论教条,而是一部充满政治智慧的史诗。这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发展成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统一战线的精髓在于构建“同心圆”的政治艺术——以共同目标为圆心,以包容差异为半径,画出最大范围的团结之圆。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不同时期的统战对象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联合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依靠工农,联合小资产阶级,反对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国民党、地主、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收编改造土匪等政策。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联合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5.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后):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新时代,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法宝”必须传承和发扬,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用“大统战”格局服务民族复兴。让我深刻体会到:统战工作的本质是扩大“朋友圈”,核心是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新时代,随着社会发展,统战对象从传统的十二类扩展到更广泛群体,但“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未变。新修订的《条例》强调的“信任、尊重、包容”六字方针,让我联想到实际工作中与民主党派成员、民营企业家沟通时的案例:只有以诚相待、换位思考,才能将“团结—批评—团结”的辩证法转化为思想共识。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特别关注《条例》中“统战工作向商会、社区、网络延伸”的要求。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论述启发我:在富平县政协组织的走访调研中,我们既要当好政策“宣传员”,也要做好诉求“倾听者”。通过走访了解农户和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凝聚政协委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对《条例》“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理念的生动实践。
深入阅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著作,既是一次理论学习,更是一次使命重温。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深化统一战线领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着力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到统一战线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统战工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我们以书为媒,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导”的本领、丰富“融”的方法、彰显“和”的智慧。让政协的同心圆不断扩大,将更多社会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政协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倚新虎,陕西富平人,在西藏戍边23年,历任排、连、营、团级干部,荣立三等功五次。所撰写军事作战论文获全军奖,在军内外发表文章数百篇。现任陕西省政协文史馆馆员、渭南市政协文史委员、富平县政协特邀文史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