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进废退”应该适用于一切生理器官。脑子用得多,更加灵光。手指用得多,更加灵活。甚至嘴巴,说话多了,口吐莲花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写到这儿,我就愈发哀叹我可怜的记忆力了。曾经的它,所向披靡,无往不利,它简直就是我的骄傲。要说记忆力的高峰时期,要追溯到高中时代。五本历史、政治、地理教材,语文课本上那么多古诗文,英文单词,数学公式……那么多知识,居然全靠记忆力输入脑中。只需朗声读两遍,似乎就能深深印在脑子里,成为我的积淀。公考备考阶段,常识板块总会涉及到高中一些历史地理知识。我首先想到的,总是那部分知识出现在高中那本教材的什么位置。上?还是下?左页?右页?于是,心内不得不一再叹服高中时代的强大。它犹如强大的基因,渗透在我的血液里,一有外物刺激它就会出现,张牙舞爪耀武扬威,向我炫耀曾经的辉煌与荣华。
眼下,依旧唇红齿白,依旧秀发飘飘。然而我的记忆力,却在捉弄我,时刻提醒着我,已不复当年神采。很多重要时刻,必须依赖日历和闹钟提醒。我甚至在想,现今科技手段的迭代更新,是不是也变相催促了我们生理器官的衰退?如今,背东西力不从心,耗时很多,大半天才能背诵一点。于是,渐生挫败感。于是,索性再不愿去轻易尝试。于是,记忆力,就真的一日不如一日。于是,连试的心思都再也没有。
突然想起《中华诗词大会》中那位16岁的“颜值与才华齐飞”的上海才女武亦姝。00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她不仅长得美,而且诗词储备极其丰富,蒙曼教授评价她说:诗词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我觉得,只要她站在那里,就是对“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美的诠释。然而,诗意的背后,是大量阅读、大量背诵来打底。于是,又分外渴望像她那样娉娉袅袅。于是,心中那股渴望背诵的欲望就这样被重重勾引了出来。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了的,荣华也好,辉煌也罢,已然成为历史。人,不能总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自我沉醉,沾沾自喜。我需要的,是从此刻起,重拾记忆自信,让自己焕发神采光华。
记忆长跑,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