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愿意看见未来么
未知生,焉问死。事情还没有开始,就知道结果的话,如果注定失败,你还会去做吗?如果知道成功了,你还肯百分百投入历经坎坷么?
看见未来是个伪命题,因为它随时能够被打破。如果我看到自己活到100岁,那我再98岁生日那天就自杀,是不是就打破了预言?生活迷人之处。就是你知道答案可以改变
看见未来大约是不现实的,但是推演也许能帮助预判,凡事有因果,大师掐掐手指就能算出的未来,靠的不是仙气,而是一双犀利而且智慧的眼睛。这双眼睛看过许多因果,看透许多真相,所以看透你的资质心性,看透你的眼界心胸,结合一下时势,帮你粗浅勾勒一下未知。
我是谁,我还是我
有时候是上班路上,有时候是吃着饭,还有时候是被窝里入睡前,突然问自己:“我是谁?”
每次都是同一个答案:这个叫夏某某的家伙。并没有突然变成另一个人,也没有突然拥有新的天赋。所以啊,做错了事情,还得自己来承担,那些后果不会自动消失。被打碎的玻璃残渣,也没有魔法来复原。
但是终究有一些看不见的变化在发生吧,不然为何多了白发,为何爬楼梯开始气喘,为何皮肤上多了细纹?流沙一样逝去的光阴,该用什么事情去填满呢?如果什么都不做,我就只能一直是那个空空的我吧?
不要相信综合素质,想找好工作,来个核心技能
真的接触社会了,才知道现实是多么的直接。什么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那些看上去不可以明码标价的东西,也都是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衡量。当初信了教育部的话,以为自己能走全面发展路线,锻炼综合实力的孩子们,你们的算盘打错了。
对于职场新人,综合能力强,更多意味着平庸。如果可以给7年前刚高中毕业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说,选择一个你喜欢或者不讨厌的事情,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平庸者的位置但是也不比这么满腹牢骚,对七年前的自己说的话,如今对自己也同样适用。
选择一件事情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把它塑造成雪球的芯,去到一片雪地上,看准方向,找准道路,持续不停地滚下去,直至成为一个大雪球。@2015找工作期间
两个人在一起会相互影响
大懒对小懒,大眼瞪小眼。如果两个人对坐磨洋工,指着“你先收拾好我再收拾”,那简直是没有尽头的灾难。换个思路,我已经都搞定了,你看着办吧。反而能起到相互做表率的效果。@2016年的想法。
到了2018年,事情发生的实际结果是:到了收拾屋子的点了,到了洗漱的点了。咱们石头剪刀布吧,谁输了谁先去。经过十多次的试验,我的赢面是80%左右。舞剑欲哭无泪,貌似已经在筹划新的决断方式了。
学会思虑周全
遗传学上来讲,我应该是个大胸的姑娘。所以,飞机场的我,一定是养分都走到脑子上去了。
撒娇的舞剑
搬家,收拾屋子,整整搞了一整天,从周六上午开始打包,下午雇车搬运,晚上收拾新屋子收拾到一两点,周日早上八点多起来继续收拾,直到中午十二点,整个屋子才稍微有点能住人的模样。有点饿了,就下楼去买点吃的,新屋子的空调有点问题,烧电烧的厉害,于是屋里舍不得开空调,直接去滨江的图书馆坐着,拿一本书,倒还算是惬意。
到了三点多,大头说饿,要去吃东西,我一任性,说等我看完了书再去。过了十分钟,他实在忍不了了,让我把口袋里的花生给他,又过了半小时,我书看完了,两人才起身去找吃的。路上大头很不开心,非常忧伤又带点不满的说,你要是饿了,我什么都不干也要给你去找吃的,我要是饿了,你都不管,一定要自己先把小说看完了才肯出来…这点小心眼,把我无语到了,虽然他说的是真的……
如何成为一名专家
刻意训练,重复训练。跳出舒适区,给自己找事情做。
接受因果,接受今天的自己的模样,因为今天是无数个昨天累积的结果,不管是体重,学识,资源,还是情感。
如果你觉得全世界都是bitch,一定是你自己心态有问题。
不要指望别人主动教你,应该主动去问。你的服饰,字体,发型,谈吐,工作方式,沟通方式,都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被标记,归类,打分。
我的记忆力还不错
我妈一直乐于在外面面前夸赞我的记忆力。小时候老爸出门上班,找不到公文包之类,只要一问我,我就能迅速指出:书桌左下角的柜子。老妈果然一寻即中。其实没多少神奇,就是老妈打扫卫生的时候,路过的我正好看到她翻完老爸的公文包,然后随手放到了柜子里。
后来读书,只要是记住过的东西,感觉就没忘记过。至少会有些印象。倒是经常会忘记钥匙之类的东西在哪里,然后就脑中开始演绎,最后一次见过是什么时候,经历过哪些地方,碰到过什么东西,做了哪些可能的动作,往往都能找到想要的。
鸡蛋和鸡蛋黄
小时候吃鸡蛋,不想吃鸡蛋黄,被老妈一顿骂,对,我妈就是那种 “ 我给你啥你就得吃啥并且美其名曰营养均衡 ” 的那种人。
弟弟就说:姐姐,我喜欢吃鸡蛋黄,不喜欢吃鸡蛋白,我用鸡蛋白跟你换吧。
我理所当然开心地吃了双份蛋白,后来一想,怎么会有人喜欢吃蛋黄呢,肯定是弟弟太爱我了,于是下一次只肯用蛋黄换半个蛋白了。
再后来一细想,一开始的时候我好像没有不喜欢吃鸡蛋黄,只是看了某篇说自己不吃蛋黄被妈妈教训不爱惜粮食的中学生作文,然后也开始觉得自己讨厌蛋黄了。
保持自信心
自卑又敏感的人,才会去注意,别人些微的小动作是不是对针对自己。一些平时看上去非常洒脱的人,但是忽然某个时刻,因为别人的一个目光,一个微笑,甚至一句俏皮话就开始
真正自信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秀,秉承的信念是:全天下都爱我,不爱我的是白痴。所以才能心无旁骛专注于做更好的自己吧。
多出来的时间是自己的
公司不用打卡,很多人早上十点多才到公司,磨蹭一个多小时午饭时间,然后下午这里聊一聊那里聊一聊,效率很低地熬到很晚,还一副看上去很敬业的样子。
而我喜欢早点下班,早点上班,清早走在路上,空气也好,阳光也柔。而且到公司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独处,颇有多出来的时间之感。不过最近上下班路上一直看b站上缓存的视频,有时候看的意犹未尽,到公司也会在看一会儿,晚上睡觉之前,更是要看一两个小时,拖到将近一点才睡觉。这样还真是挺浪费时间的,感觉自己白早起了。那么,早到公司一个小时,要做什么呢?
勤恳专注又年轻的老爸
我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世俗的缩影,一个是文人的遗孤。然而他们都自得其乐地生活着,一个关注自己的钱袋,一个关注自己的内心。
突然感怀,是因为看到老爸发在朋友圈的翻单杠视频。年届五十,前两年还在ICU昏迷了半个月,外加大腿骨折的老爸,如今已经能不费力连续翻单杠。和好友提起,她说,之前我婚礼上看到老爸,就是比老妈年轻十来岁的样子,这个状态真心好。
确实,老爸一直是年轻的状态,不在乎收入,不在乎谁占了他便宜,教美术的时候认认真真,暑假帮老板看游泳池收钱的时候也勤恳负责,以至于后来去了另一个城市,原来的老板还是对他念念不忘,希望他去帮忙新开的美术班管账。
小我两岁半的弟弟
我躺在床上玩手机,让弟弟倒水来喝,要求“六分冷,四分热”。他把被子放在冷水龙头下,数了六声,然后放在热水龙头下,又数了四声,兑出来的水正好温和。
早晨太阳很好,我们到小亭子上坐下,弟弟说,你那里有太阳,皮肤要晒黑的。我嗯了一声没动弹。
于是他又说:你本来就胖,再晒黑就没人要了。
曾经是幼儿教师的老妈
妈妈教育小孩,不顺心就打,打完就哄,哄完再思想教育,教育完在亲一口。若不是超生,她现在可能是个幼儿教师,而非劳作二十多年的农妇吧。
保持独立判断能力
有些人不能完全相信,从小事上就能看出来,为了自己的目的,告诉你一个不真实的消息,使得你误判误伤。莫被别人的引导,失去了自己的判断。
过断舍离的生活
买一件新衣服,就要扔掉一件旧的,买一双新鞋子就要扔掉一双旧的,房价金贵,生活的空间更宝贵。
进行一次大规模整理,平时养成取用有序的习惯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随地记录工作上的心得,比如获取某个数据的简便方法,比如Excel的某种操作技能。
乐于教别人,分享的过程也是强化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不过也要挑选有趣的聪明的人来分享。
时间和金钱,两个急需控制的事情
有些事情,像头皮屑一样无法控制。但是还是要治疗的对不,不然痛苦难堪的是自己。
攻克拖延症
先完成任务,然后思考。第一时间把任务完成。接任务的时候,考虑到时间裕度和其他事情。
我喜欢一切都整整齐齐在掌握下的感觉。
焦虑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稍有困难便陷入停滞和自怨自艾,然后进入下一轮的反悔和焦虑。
看到别人创业光鲜,也想找份热情澎湃的工作,看到别人闲暇乐趣,也想朝九晚五,公司就在家旁边。看到彭小六一篇文章赚上万,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工作,也想成为写作大咖,每篇文章被人推崇和阅读。看到卖花的人生活多姿多彩,也想自己搞点园艺,看到别人每天制作美食,也想自己下厨,每天带饭。看别人生孩子,也要思考一下自己喜不喜欢孩子,总之,你好像谁都羡慕,谁都想成为,除了成为自己。什么都想做,除了开始做。
想要什么?
1.瘦,美
2.有钱
3.有影响力
不妨功利
一直觉得自己不算是清高的人,但是也绝不是市侩的人。但为什么总会对“功利”二字敏感惭愧,敬而远之呢?
思来想去,估计是还小的时候,老妈奚落老爸赚的少,老爸便淡淡然嘲笑老妈市侩,有时还微笑着摸摸我头,说我像他,比较淡泊名利,不会太钻营。就这样被老爸洗脑了。
你嫌弃钻营的人赢不大,但是懒散的人赢不了。有谁能真正的靠天赋吃饭呢?
打败欲望的还是欲望。只是看哪一个更明确,更强烈。
不带偏见,看尽百态
感谢自己,还有任性的机会,不用低头去取悦别人,而是心怀欢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得到认可。
追求的,还是,我做的东西有用,有价值,能够推动业务,或者能够给别人带来帮助。价值不就诞生于创造价值么?
但是有些事情,好像看上去对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比如你没日没夜,整理出来一个分析报告,然后被老大仍在角落里,这个时候,会犹豫,还要继续埋头在这么细碎的东西里么,需不需要改变一个思路,去变成一个吆喝的,卖相好的人?
没必要吧,买椟还珠是个笑话,你真是颗宝珠,总会有识货的人出现,或者擦亮你的眼睛,走到识货人面前去。
有些事情,从数据里找不到答案
做数据分析,最烦的事情是老板凑过来说,你看我们这个用户流失,知道有100个用户流失掉,但是又有100个用户进来了,能不能挖掘一下,这部分用户是下单什么品类,多少客单价,什么原因流失掉,又是什么原因进来的呢?
我很想把电脑砸在他脸上说,用户滞涨大半年了,不是每次都挖掘了这个数据了吗?我现在就能告诉你,流失新增这部分用户的客单价只有几十块,是正常用户的十分之一不到,这部分用户的品类分布跟整体的品类分布差不多,卖的最多的生姜也是流失最多用户新增最多用户的品类,这周新增的是新注册的来试一试,优惠券用完了不想试了就变成了下一周流失的原因呀,都已经问过多少遍了,每次数据给你你有什么结论了么。
因为,这些事情就是从数据里找不到答案的啊。就好像,为什么你上周去吃冒菜了,这周没去?我也不知道啊,可能是上周吃多了这周上火了,或者上周吃到虫子了,对冒菜过敏了,或者只是单纯地这周出差去了不在公司了。本来这些非典型问题就不可能一概而论,光让我挖掘数据有什么用呢?应该是把比较典型的几个问题丢给业务前线的人,去一个一个问,为什么上周还来买东西,这周不来了。为什么上周不来,这周愿意来了呢?
可能是我懒,但也有实在不耐烦的因素,为什么总指望坐在办公室里倒腾倒腾数据就能知道所有的事情呢?
自我管理要看见行动
一直嚷嚷着要自我管理,做时间和未来的主人,加入了小六的私密群也是这样一个目的。然而这一周来,被惰性缠绕,被繁杂的工作压着,一直都没能有时间安静地把这一周读的书,听小六的课的作业整理出来。
做到的:上下班路上读书,不管有没有兴致读书,但是养成坐下来就把手机放一边,打开书或者kindle的习惯。于是,这一周时间看完了《1Q84》,《上下班路上可以做的9件事》,《让未来现在就来》。即使没有一下子做到最好,先养成某种准备动作的习惯也是好的。
不着急输出,先多多输入
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必要拿出来写么?有些零零碎碎的小技能,拿出来写的目的是什么?
不要着急输出,先拼命吸收,有门槛了输出一下,不要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找到自己的中心
舞剑有一次出差好多天,我心情不好,却不敢他聊天。
为啥不敢?因为知道讲完的后果就是被教育:“ 你这是因为工作效率不高,解决方法就是专注投入,提高效率。静不下心来干活就努力强迫自己干活,太胖了自己都嫌弃自己就努力减肥。忙起来就没这么多破事了。”
不开心的事情就那么几件,告诉他之后,也是得到同样的答案,而且还会被喷:总是提供负面能量。
于是,劝诫自己,还是要做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啊。虽然一直都觉得自己很独立,直到真的一个人住上一个星期,才发现,长这么大,自己居然第一次一个人住。
小时候跟着爸妈,学校里有同学,毕业了结婚了有老公。才发现自己一直自诩独立女性,但实际上从未独立过。以前有爸妈,有老师管着哄着,后来有老公迁就着记挂着。一直以女汉子自诩的我,其实一直是个温室里的花朵,急需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让电影成为奖励,而非时间杀手
电影,其实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什么帮助,反而容易让人沉溺在不费力气的心潮澎湃中。
应该把看电影当做一种奖励,当你完成一个比较厉害的任务之后,可以选择看一部好的电影。但是依然要保证的奖励的稀有性,不能过量。
为什么有些人始终念念不忘
《偷影子的人》-有哪些人像影子一样,久住我心。有些事情,只有她懂
被反锁的时候,只能跳窗去上班了
住在朝晖一区的时候,某天钥匙落公司,早上舞剑把门给我反锁了,没法出去上班,又不舍得舞剑请假浪费钱,于是左顾右盼,发现二楼窗户可以跳下去,于是爬上一米多高的窗台,跳到将近2米一楼平台,再顺着空调管道踩着一楼的窗户下来。
弄完拍了照,发给舞剑,以为会得到疼惜的问候和了不起的夸赞。
结果大头第一反应:是不是应该把窗户反锁?我都能爬进爬出,贼估计容易爬进去。
第二反应:你还是那个小次次啊!多少备用钥匙都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