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大写的污),独占天下才华八斗的曹植与他的嫂子甄宓氏传闻中的爱情可能是古来最为闻名的叔嫂恋,“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大写的污污),男才女貌却不能长相厮守,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将《洛神赋》铺展成画,所绘制原本已亡佚,现只有宋摹本传世。图中的洛神到底是谁?顾恺之又是如何表现这幅画的?
恋嫂变恋兄?洛神可能只是任城王
关于《洛神赋》,历来传说是曹植为甄后所作。相传曹植爱上哥哥曹丕的夫人甄后,不过曹丕贵为一朝皇帝,皇帝的妃子岂能是其他人得以妄想之?但曹丕在甄后过世那年,把甄后的遗物金缕玉带枕送给了曹植,看过翡翠台当年热播的《洛神》的怀旧党们应该对这段情节很熟悉。曹植从京城返回他的封地鄄城(现在的山东省渮泽县),途经洛河畔休息时,梦见一位美女,气质超凡脱俗,原来是洛水之神,甄后死后化作洛神。两人一见倾心,女子献上一颗明珠作为信物,而曹植亦还赠以玉佩。醒来后,曹植作《洛神赋》以为纪念。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然而据史实可知,曹丕纳鄄后时,曹植仅有十三岁。况且,鄄后比曹植大十岁,又身为帝后,死后如何向曹植“荐枕席”?鄄后死于邺,葬于邺,与洛水毫无关系,又如何以鄄后化身洛神呢?黄初四年(223年)七月,曹植和他的同母之兄任城王曹彰,以及异母之弟白马王曹彪一道来京师洛阳参加“会节气”的活动。于此期间,“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的曹彰突然暴死,据《世说新语·尤悔》篇记载,曹彰是被曹丕一手毒害的。《洛神赋》的主题应该是悼哀曹彰,曹彰与曹丕、曹植同为卞氏所生,系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宓妃”的形象源泉出于屈原《离骚》和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以“宓妃”譬喻贤臣是香草美人的传统。曹彰死后,曹植在回封地的路上写下《赠白马王彪》诗,将之与《洛神赋》对读,可知二者不仅为同时所作,且主旨基调亦基本相同。曹植在当时命不虑夕的情势下,通过《洛神赋》这篇赋借梦境和神话传说以写现实,以洛神宓妃譬喻贤臣,对遭曹丕所害而死于洛阳的任城王曹彰表示深切的悼哀。
书写爱情的洛神赋图
顾恺之采取手卷形制和连续性构图,以表现这则简短、华美又哀伤的情诗。当观者观赏画卷,一手缓缓地展开一段画面,另手同时将前一段画面卷起时,一段段画面连续呈现,故事情节也依序展开,赋文中的情意也顺势连绵流露。通过远近山林、清溪垂柳来串联情节,画面空间感巧妙转化为时间的行走。
图中人物左边第二位就是主人公曹植,他被众多侍婢们簇拥着在洛水河畔散步休息。曹植见着河里出现美丽的洛神,大吃一惊,除了曹植与洛神目光相接之外,其他人目光游离,与原文随从们没有看到洛神是相符合的。
《洛神赋》中,有一整段文字叙述着洛神的美貌,“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意思是洛神体态轻盈柔美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像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在画里,我们也见到长的和甄后极为相似的洛神不时出现在曹植左右,顾盼生姿。
“手卷”这种绘画格式是为了便利一段一段展开观赏而设计的,这样一来,每次至多只能看六十多厘米左右,所以在手卷形式的画作中,我们可以一边展开纸卷,一面感受到画中的时间推移。上图中曹植就是从散步场景过渡到坛中静坐。
洛河上飘着河里众多的水神。可以看到这时候的画作图案性很强,人物、山水和树丛都不是依照比例入画,不过也因此为画作更添神话风采。
图面右方也画出河里的神灵,女娲、文鱼、湘水的娥皇和女英,她们也都是因着美丽的洛神而来到此地。
最后,马车里的曹植也不忍离去,频频回头看着越来越远的洛神,“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他盼望洛神的影踪重新出现,思念绵绵不绝,在原地盘桓,久久不能离去。
----------------------------
参考资料:
陈葆真,《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The Goddess of the Lo River),台北石头出版社
王元明、王志伟,《曹植<洛神赋>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