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来到简书,愈发觉得喜欢她了。
第一次在简书写东西,且是写一篇这样的东西,心里难免有点紧张,毕竟我也不是个很好的写作者,在这个有很多优秀的写作者的平台里班门弄斧,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紧张归紧张,写还是得写。废话有点多,书归正传。
写文章的人
写文章的人都有情怀。古人,或忧国忧民者、或怀才不遇者、或隐居南山者。今人,我辈写文章也有情怀,只不过情怀小了点而已。我们整天在各个平台写,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文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谓理想应该是成为自由写作者,粉丝10w+,且有个可观的收入。这也不可耻,不偷不抢,凭自己的文字去实现,这叫生财有道。写文章的人又大都有理想主义,社会发展愈快,这种理想主义就表现的愈强烈。纵观古今中外,写文章的人可分三种。一种是写的太好的,一流的文章,这样的人不多。一种是写的好的,二流的文章,这样的人很多。还有一种是写的不太好的,三流文章,这样的人太多。我就属于写的不太好的,正往好的方向努力,天晓得驴年马月还是猴年马月能写的好呢?
如何写好文章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如何写好(文章),一是如何写(好文章)。我们只谈后者,那么文章写的太好的人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太大,我又不太敢去说。我只知道要想写出让别人觉得好的文章,必须是能打动或者对读者有帮助的文章。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也经常说,好文章必须是能打动读者或对读者有帮助的文章。其实,只要能打动他一人就可以了。现在不同了,作为一个自媒体写作者,你必须打动很多人。那又用什么去打动和帮助读者呢?这就得靠文章的内容(大家都称它为干货)。内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需要积累素材。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原始材料。可以是道途听说的故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阅历;可以是读书的笔记,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还需要我们多思考。
下蛋的鸡
下蛋的鸡分两种,一种是饲养的,一种是散养的。饲养的鸡往往几十只一起住在大铁笼里,吃的是人工饲料,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饲养鸡下的蛋大小匀称、表面粗糙,称为洋鸡蛋,营养价值低。散养的鸡住在山里或者田里,吃的青菜虫子和谷物,活动空间非常大。散养鸡下的蛋大小不一,表面光滑细腻,称为土鸡蛋,营养价值高。
如何下好蛋
汉语的语言从来都是那么的有魅力。此处只说如何下(好蛋),不谈如何下好(蛋)。其实评价好蛋的一个标准是它的营养价值是否高。再说我也不是鸡,我也不知道如何下(好蛋)。从菜市场买蛋的经验来看,好蛋必须是有好的鸡来下,它们生活在山坡上,吃的都是天然的绿色植物,可见原料是下(好蛋)的基础。
说那么多,发现了真理,原来写文章的人写文章和下蛋的鸡下蛋一个样。
如果把写文章的人比喻成下蛋的鸡,那么写文章的人写的文章就成了蛋。
你写的文章好不好看,就像菜市场卖的土鸡蛋和洋鸡蛋,就看你的文章有没有价值。
这样看来,要想下好蛋,必须是散养的鸡,因为它吃住的好。那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是生活阅历丰富,读的优秀文学作品多,思考的也多。
写文章还不能贪快,不要为了写文章而去写文章。
饲养的鸡就是为了下蛋而下蛋,整天吃饲料,说下蛋就下蛋,完全没有了节操。
对写文章的人而言,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青菜虫子和谷物,不入流的作品就是饲料。有很多人优秀的文学作品没读几本,看了几天青春文学和网络小说,就要去写文章,这不是瞎扯淡!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能否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就像鸡下蛋一样,取决于你的养料来源。再则写文章务必求精,不必贪多,饲养的鸡下的蛋远比散养的多。
还有很多写文章的人也没有读过几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就在在那里写,肯定写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像我们练书法一样,没写过欧阳询,没写过颜真卿,直接去写王羲之,肯定是写不好的。再则饲养的鸡,没吃过五谷杂粮,吃的全是人工饲料,还感觉自己的蛋好,自以为是罢了。没有积累素材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不入流的文章,看上去文采飞扬,富丽堂皇,其实没什么营养价值。散养的鸡可以从村里吃到村外的田地里,可以从山脚下吃到山顶上,且只吃对自己下蛋有帮助的食物。这就好比我们读书,从古读到今,从中读到外,只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最近看很多人都在谈输入和输出的文题。其实写文章的人写文章和下蛋的鸡下蛋,都有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鸡输入的是养料,经自身加工,输出的是蛋。写文章的人输入的是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输出的是文章。当然鸡除了输出蛋以外,输出的还有鸡屎。写文章的人除了输出文章,输出的还有稿纸,撕、扔、烧,随你便!可见,鸡输入的养料好,才能输出好蛋;写文章的人输入的养料好,才能输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