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太阳暖暖的,照在小儿子胖嘟嘟的小圆脸上,我能看清楚他脸上细小的汗毛。他正专注地听我给他讲故事,眼睛盯紧了手中的书。我们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听了好多遍,我也带他去公园找小蝌蚪,他仍是喜欢它。
和煦的阳光洒满阳台,窗棂的影子落在他的小手上,他时而静静地听,时而站起来,挥舞着他的小胳膊,追逐影子。他笑起来真好看!
这是我和儿子的日常!他喜欢听我讲故事。打开一本书,就等于打开了一个世界。孩子已经看过了上百个世界,再多经历一个,他有的还是新奇。
两岁后,他的语言开始多样化,已经会表述完整的意思。不到三岁的孩子,可以连续听一个多小时的故事而不离开位子。我明白除了故事很好听、他已经爱上故事之外,孩子很专心。日积月累,这些故事中的句子会不自觉地从他小嘴巴里流淌出来,玩玩具时也会念念有词。
我竭尽所能,讲故事过程中,我会突然停下来,设计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处境,让他去想象,去表达,故事也讲得不亦乐乎。
佩服自己的耐心,我念得越久、够多,孩子就越能体会到阅读之乐。故事书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孩子年纪虽小,心思却是很细密的,我只是在不间断地念故事书,但孩子大部分的好习惯和好品格,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总是出现的那么恰到好处。他的想象力,思考力,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虽无从量化,但也会茁壮成长吧!
除了讲故事,背古诗的效果也是令人惊喜 。起初找了一杯《唐诗三百首》,他翻来翻去,我发现他对月亮很感兴趣,就先从插图中有月亮的开始下手了,基于之前他对故事书的热爱,我先是以故事导入,“明月出天山”的《关山月》,“燕山月似钩”的《马诗》,“床前明月光”的《静夜思》,他很快就能吟诵了。
读《静夜思》,他说:“爸爸在值班,晚上不回来,想家了。”读《剑客》,“十年磨一剑”,他会拿起他的宝剑耍起来。读《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他这样描述:“爸爸和哥哥在地里种田,妈妈和我在家玩。”
去雪野湖玩,在水边,他说:“妈妈,古诗。”“什么古诗?”我迷惑。“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我当场要惊掉了下巴。是啊,清清浅浅的沙滩,微风送来的波浪荡起小小的涟漪,“清浅白石滩”多么恰当!
平日里读的书啊,在孩子的小脑袋里都插上了翅膀,飞翔在蓝色无垠的天空,徜徉在广阔无垠的大地时,像珍珠、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我想,未来的日子,孩子不会记得我给他买过多少零食、玩具,却永远会记得我给的爱与时间。
不着急验收孩子的成果,幸福绝对会在不起眼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