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刻意练习】
冬天的一个早上,北风呼呼地刮,空气干燥得快把皮肤撕裂。操场上的草已被的夺取生命的色彩,枯萎在土地里,周围的榕树在北风的蛊惑下,用尽全身的力气,拼命摇晃着脑袋。挂在教学楼上的喇叭,似乎也被冻的失去了自己的力气。
校长裹着大棉袄,一手插着口袋,一手握着冰冷刺骨的话筒,强装镇定的踱步到升旗台中央。他举起话筒,往话筒里吹口气,“喂喂喂”试了下声,喇叭无力地发出低低的声音。操场上的同学们像抱团取暖的刺猬,双臂紧抱自己,队伍紧挨着队伍的同学们,僵硬地抬起头颅,牙齿发抖,眼神干巴巴地望向校长。
【对比思考】
1.同样交代了季节,交代了季节的特性
2.同样有关键物作为铺垫
3.同样有领袖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