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前一直以为绘画是个艺术性很强的东西,是要有一定天赋的人才学得会的。但网络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不仅把商品买卖的空间虚化了,也把商品的实体从物质逐步向知识、技能、精神上转移,而且把这原本似乎飘渺的一类都变得透明化、简单化了,让我们摸得着、看得见,并且会想,原来我们也可以。
文清是个90后,在“好报”写作班认识的,普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当时只知道她是个非常勤奋的女孩,写过“一年工资翻十番,我是怎么做到的”。不仅读书多、写作好,而且无论在什么场合,都积极主动,寻求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
两个月前,她开始了新的尝试,绘画。天天在朋友圈、写作群中打卡。当时也未介意,但越画越好,很多人都联系她想学,现在开班收学生了。而且现在她还帮人画像,收费的。不是亲眼见识,还以为是个故事。
还有个同学李添(应该是80后),每天写作打卡,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至今坚持了半年多了,现在也在网上开写作班,做老师了。他也受了文清的影响,也开始绘画,天天打卡,不到半个月,竟然也画得有模有样。
看来,绘画这种艺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难。
二
上个月参加了“零基础脑图(思维导图)初级班”。原本也不想参加,主要是不会画图。脑图以前也接触过,很有兴趣。平时也会用电子软件画一些,主要用的是线条与文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脑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工具,对开发人的左右脑,提高人的学习、工作效率,挖掘思维的
广度与深度,无疑有莫大的好处。
最后参加,完全是因为招生简章中“不会绘画也能学”这句话。但参加后就会发现,不会绘画带来的若干后遗症:画中心图、插图时那个费劲、劳神;线条不流畅;布局不美观......。在脑图的两大组成:“心法”与“技法”上,技法永远无法令人满意。
而且在画脑图的实践中发现,所有加了小插图的,比如储蓄罐(代表储蓄),比如小树(代表体系),……,总让人很难忘记,大概就地变成了长期记忆。右脑(据说占整个大脑的80%)的潜力实在是无比巨大啊,对自己而言,也实在是个没有开发的“蓝海市场”。
所以,当时的第一想法:有可能,赶紧去学学画画吧。
三
以前在县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宋美龄与绘画的书,书名记不清了。上个星期去找,未得。大意是宋美龄四十多岁后得了乳腺癌,两次手术,但活到106岁,据说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看来绘画这艺术,对人的身心有巨大的调节、滋养功能。
以前看到有关绘画(其他也很多,过早的把自己封闭了)的,都以为与己无关;潜意识中,这就是个很难的东西。就象当时看到关于宋美龄绘画的那本书,以为她到底是个名人,学什么也有大师去教,比如张大千。又象女儿小学一年级时,送她去学画画,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可以去学一学,以为那是孩子才能的事,是要从小学起的。
最近在学习群中,一提起自己年龄最大,学画画好象迟了。立即有同学把“摩西奶奶”拿出来,人家七十多了才开始画画 ,最后出了好多画册和书,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画家之一。同学们真能鼓励人!
四
现在时代不同了,网络的发展、带宽的增加,相互之间信息与知识的交流越来越密集,人们的味口与要求也越来越高。纯文本的时代逐步成为过去,人们喜欢图文并茂的作品。
工作上对图片的需要也越来越多。产品宣传、PPT培训就不说了,一般的文字作品,都最好要配上图片,就象公众号,配备封面图片是必须的。
以前还可以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些图片插入自己的文中,但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强,不介意间你就被告知侵权了。自己画一幅作品插入文中,既安全,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
五
绘画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文清说的,我们开始用艺术家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更美了;我们用绘画记录生活,生活更美满了。
当然于我而言、于我所想,学会绘画,不仅是多掌握了一种语言、一种工具,还是一种休息与休闲的手段。工作累了、读书累了、写作累了,来一段绘画吧。那种精神的放松、大脑的愉悦,是没有体验的人感受不到的。
而且艺术又是如此相通,你能从绘画的结构、布局、色彩......去想想写作与人生,或有另一种体悟。
当然还有其他好处,有些好处自己也不知道。
对于人来说,这世界上美与可能、肯定能的东西太多;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不然人类何以不断进步。只是人的本质又是个动物,是乐于偷懒与简单的,所以成功的道路总是一直太宽阔,我们绝大多数人总是一直被引领。
我很喜欢同学李添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我们要从各种体验中感受人生。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