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什么会和哲学相关?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和哲学相关?这看起来很让人诧异。因为看起来一个是最扎实的科技,一个好像是最玄乎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的人来说,人工智能好像是很扎实,一句句编程写下来,而哲学给人的感觉就是胡乱思辨。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在各个学科里面,范式是大家都要遵守的东西。但是哲学不一样,他很奇怪,对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是最宽容。而在科学里面,AI也是个例外,他是头脑风暴所产生的一个古怪的产物,也是充斥着各种看起来是离经叛道的思想。

阿兰·图灵是伟大的数学家,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同时他也是很有哲学思维的一个人。1950年: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他在论文中谈到了“图灵测试”。他发表这论文的杂志《mind》,其实是哲学杂志。按照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图灵测试”背后的哲学思想是有点 行为主义的思想,不关注内在意识,只研究外在的行为。就是对于一个外在的心灵的一个判断,我们仅仅是根据他的外部表现行为,比如言语行为来判断,我们不是根据它的内在活动来判断或者他自己的内部感受。因为内部的东西科学无法测量,科学只能测量外在的客观的东西。在这里图灵是把行为主义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人工智能的开端就和哲学产生了关联。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ai为什么会有哲学的维度。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他要模仿东西很特殊,他不是一般的像 仿生学、人工智能要模仿的东西是看不到的,我们首先要对智能给出一个界定,然后才能知道人工智能是什么。但是对于智能的不同的界定的,就会导致了非常不同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路径。假如把智能界定为,预测推理。这就好比如 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妙计ABC,当你遇到情况了就打开方案A,如果方案A行不通就执行方案B;如果B也失败了,然后去执行方案C。这就好像是现在我们编程一样。诸葛亮是给别人的也就是程序。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相信,诸葛亮是正确的,足够智能的。他足智多谋,在他脑子里有很多求解方案,可以未雨绸缪。这就是个智能的一种看法,也就是我们说的 料事如神。

而现在像这种诸葛亮一样的人工智能系统就是,专家系统。比如你要诊断某个人的一种病症,专家系统就可以他从那个病症出发,要对病因进行回溯的这个推理。专家系统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库,要有病因和病症以及和这些病人之间的因果联系,然后专家系统就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推理原则。

有人认为智能完全不是这个东西。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人工大脑,因为智能是由大脑来实现所以我们要模拟大脑,你怎么可以抛开大脑结构不管呢?那么就出现了人工神经元网络这个技术。就是对人类的神经元网络进行一个数字模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希望这个被模拟出来的这个系统能够具有人类神经系统的很多特点。另外一种的行为为主义者认为:人类心里面想什么,智能的黑箱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人类其实就是这一个东西:一个是输入,一个输出,里面的黑箱,怎么处理也不知道。我们只要把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找对了,你就智能了。

还有很多看法,这些意见之间都有很大分歧,这也是人工智能这门学科古怪的地方。这门学科关于智能是什么,这件事情竟然有这么大的分歧,在自然科学里面是很难看到的。这种现象都几乎可以和哲学有得一拼了。因为关于哲学应该研究什么的一个重大分歧,也有很多很不一样的看法。这也是AI可以和哲学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同病相怜嘛。

另外一个,AI科学研究和一般的科学研究不一样,他缺乏删除不同理论假设的决定性的判定证据。举个例子啊,如果是自然科学的话,比如物理学,以前有一种假设,叫以太,这个概念提是用来指引力的传播或者电磁现象的传播的一种媒介。但是呢,后来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实验,物理学家要对以太风进行测量,但是后来没有测量出东西,最后只能得出了以太这个假设就错误的。这就是自然科学的典型案例,你能够通过一个大家都能够公认的一个实验证据来证明某一个假设是错。

但是你要在AI里面找这个东西就难了,为什么?ai有点工程学的特点,就是他不作实验,他只做试验,他只是把一个机器弄出来,只在乎好用不好用,是不是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但是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这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事情,这是一个社会学标准和人类是标准的事情。有些东西能够满足日本客户的需要,未必能够阿拉伯的用户的需要,这种事情有没有客观标准可言。所以这种问题上,你这个机器造出来了有的学派会说你这东西多傻呀,多不智能;但是有的学派说我觉得这东西足够智能了。他们标准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这种经验证据就不能够很好的处理里面的思辨的成分。这是一个难题,不是问题。在这一点上他就很像什么?很像哲学。

另外他为什么还能够和哲学发生了很大的关联呢,就是关于智能是什么,关于人类的思维是什么,你说哪个学科想的最多?有人说心理学最多,对!但是我们要从历史源头上来看,心理学在冯特以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以前没有心理学。冯特发明了实验心理学以后,心理学才慢慢的变成理科样的东西。心理学虽然也能够对人工智能提出一些很重要的想法。但是心理学所提出的理论有时候过度的关注人。而人工智能所关注的那个思维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它必须具有某种抽象性,因为他必须要横跨人和机器。如果她太关注于人的话,可能未必用得到机器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哲学家所提供的抽象思维方式也许对他们更有用。

还有就是,AI现在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他热闹了很多年,现在仍然是个春秋战国或者说百家争鸣的阶段,各种研究彼此竞争,但是还是没有答案。哲学家很喜欢参与到这样的事情里面。如果一门学科已经成熟了,大家彼此没有什么内部争论,哲学家要插话的机会很少。他们只要乱了,哲学家就会浑水摸鱼,乱中取胜。这是哲学家能够和AI发生交流的另外一个原因。

同时,人工智能本身也涉及不少社会学、伦理学的问题。如果真的实现了人工智能,机器取代人的话,人类将何去何从,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问题。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