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想探索的议题:
九岁时突然耳鸣,听力断崖式下降,左耳基本听不清楚声音,右耳则会时不时耳鸣,医生诊断说是“神经性耳鸣耳聋”。想了解这个症状背后隐藏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是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来访者记忆模糊,前期沟通时进展非常缓慢,几乎想不起来任何关键信息,只是莫名地哭,感觉心轮很闷,喘不过气来。于是,我抽了三张牌,来引发潜意识里更多的记忆。
咨询师:根据牌面来看,跟原生家庭有关。那个时候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呢?我看到一个很用心照顾家庭的妈妈,一个很勤劳赚钱的爸爸,还有一个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孩子。
来访者:是的,爸爸妈妈那时候忙着工作、赚钱。他们都很勤劳。
咨询师:九岁是一个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也是一个特别敏感,情绪感受特别多的时期。这个时候不单单需要外在物质的照顾,还需要内心的引导和滋养。爸爸妈妈在忙的时候会不会停下来关注你的感受?在意你的那些小情绪,小心思?
来访者:不太会,我妈会说小孩子有什么感觉。
咨询师:妈妈的否定,让你也开始无意识压抑自己的感觉了。但正是这些细细腻腻的感觉,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呀。那个时候,自己常常在想些什么呢?
来访者:不记得会想什么问题。只会想怎么能不被妈妈打,怎么能逃出去玩一会儿。
咨询师:那个时候经常挨打吗?
来访者:经常。
咨询师:你有试过反抗吗?
来访者:反抗会被打得更狠,无处可逃。
咨询师:周围的大人有没有看到你被打的这么狠来帮你?劝劝你妈之类的。
来访者:基本没人敢劝,劝了也可能打得更狠。我妈也会锁门,把我关在院子里打。有次邻居还爬墙到我家劝我妈,都没用。
咨询师:所以,向外求助这条路行不通。爸爸呢?妈妈打你的时候,他有没有在旁边?在的话,他不会劝一劝的吗?
来访者:要么不在家,要么在一旁不吭声,好像跟他没关系。倒是想起,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我爸打我或者其他的小孩,可能用力太狠,我妈说,你会打死她呀。于是,就自己动手了。
咨询师:嗯嗯,有些记忆,在当时小小的我们看来太可怕了,于是会被无意识屏蔽,遗忘,或变得破碎扭曲。这样看来,对于当时那个小小的你来说,家里的情况还真是挺令人绝望的。还记得妈妈为什么要打你吗?
来访者:有时候是我很笨做错事,有时候是没眼色,有时候就是她不高兴或者觉得我需要怕她。
咨询师:那个时候你算是个听话的孩子吗?
来访者:听话有,但不是那种事事顺从听话的孩子,喜欢到处探索,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不像别的孩子那么规规矩矩,但也不会做什么坏事。
咨询师:那么,当你这个“神经性耳鸣耳聋”出现之后,妈妈有没有对你好一点点?挨打次数有没有少一点点?
来访者:那时候已经九岁,之后,至少十岁以后挨打比较少了。最后一次打得很厉害是十一岁。
咨询师:看到小时候受苦的你了!
来访者:好像是亲戚跟她说,小时候可以免费打,大了就不能再打了,再打就会记得了。才渐渐不打我了。
咨询师:晕,这是什么逻辑……那么,现在再来看看“神经性耳鸣耳聋”这个症状,你觉得它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来访者:九岁那时候,是隔断了外面的声音,切断了与外面的联系吧,也切断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咨询师:是的,所以是那个时候的保险丝,那个时候的保护措施。
来访者:那时候很痛苦吧,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想法,潜意识为了不再滋生负面的感觉,直接切掉了?
咨询师:是的,潜意识和我们的身体共谋,创造出这样一个症状,用来保护我们。虽然好像后面的结果也不是那么有效,但也是那个时候小小的我们拥有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保护方式。
来访者:明白了,那时候用切断的方式保护自己,现在要用更有智慧有力量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了。
咨询师:是的,非常棒的领悟。所以,也是时候,停止这种保护措施了,开始用升级版的保护措施吧!最后,再送你一张指引牌。
(指引牌正面)
(指引牌背面)
咨询师:这是为你抽的指引卡,当下就转念,改变吧!
来访者:谢谢老师,让我深深清理了深藏的小时候的一段记忆,看到了那个小女孩(内在小孩)。
塔罗咨询师总结:
“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
当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做出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一旦我们的内在小孩得到了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地表达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在这个案例里,来访者的内在小孩在面对父母的体罚时,为了自我保护,居然创造出“神经性耳聋”的身体症状,可见当时小小的她在忍受着多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而那时候的父母们,也由于教育方式匮乏,只能一味诉诸“体罚”,因为,这多半也是他们被养大的方式,所以,在他们看来,已经见怪不怪了。
亲戚说“小的时候可以免费打,大了就记得了,不能再打了”,这样的观念,表明在大人们的心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隐形的暴力行为一直在家庭中上演,而浑然不觉。
孩子为了逃避痛苦,会在意识层面切断或忘掉这些回忆,但在潜意识层面,这些经历带来的影响,一直被身体承载着,从没忘记,以一些身体症状的方式在提醒着来访者,有痛苦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直到他们看到,才最终得到疗愈。
在此想唤醒更多做父母的朋友们,除了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之外,能够开始重视孩子的情感养育、心理健康,减少有副作用的“打骂教育”,改为更有智慧的“爱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