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看了大家的留言,很多人友好地表示:我发布的内容里面错别字太多了,影响观感。
为此我也深深的抱歉,作为一个码字工作人员,应该对自己输出的内容保持较高的水准,接下来每篇文章发布前我都会认真检查两遍。
我最近发现我的记性越来越差了,比如白天我就想好今天晚上要写什么类型的题材,但到了坐在电脑桌前,我又把题材忘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了,我通常打算做个什么事,转身扭头回头,瞬间就把刚刚要做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现在有个强制性习惯:把即将要做的事写成备忘录,输入在对话框里。
以前总感觉我还年轻,有几次跟着领导去见客户,对方问:小孙啊,你是哪一年的?我说94年,对方立即表示真年轻啊,这么年轻就当经理了,真是优秀。
我知道对方没有骗我,在那桌几乎都是70-80后的饭局上,我的确是年轻的那一个,我以为这份“年轻”的资本能陪着我走很久很久,但直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我的生活中,我才意识到,哦,原来我也是老员工了。
现在的单位里,95后已经成了一种主流,不少00后也开始参加工作了,我跟朋友聊起来,发现“年轻”已经是多年前的事儿了。
前段时间回四川,路上接了个顺风车,车上算上我一共三个人,一个小姑娘,一个小伙子,看着都还算年轻,感觉应该是同龄人,刚出高速口的时候,车辆被帽子叔叔拦下要检查我们的身份证件。
我才知道,小姑娘18岁,小伙子21岁,而我31岁。
哈哈,一种尴尬瞬间涌上心头,我居然比别人大十来岁,心里有种“哎,我怎么就老了”的感慨,回顾一下,第一批90后已经35岁了,35岁正值中年,身上有无数负担,要生活养家、要照顾年迈的父母。
没想到,我们这批90后,居然成为了职场上的“中流砥柱”了,各行各业里都穿梭着无数个90后的身影。
随着年龄到来,最能明显感受到的变化是,身体开始在断断续续地发出一些信号:好像有点不太如从前了。
02
我们公司每年会组织体检,以前的体验我们都敷衍了事,总觉得自己身体可好了,但最近几年越来越重视体检,对每一个异常的数据都睁大了眼睛去分析。
我同事,老刘,92年的,去年体检的时候查出来脾、肝指标不太正常,被医生约谈后乖乖的戒掉了香烟和美酒,谁叫都拒绝,后来,他端起了保温杯,学着大人模样喝起了温水。
就拿我自己来说,熬一个夜之后,好像整个人都衰老了,没精神没力气,白天总打呵欠,整个眼圈都是酸酸的,可明明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哪怕连续熬两个通宵去网吧,第二天还能生龙活虎的上课啊。
这种衰老不是电影里那种突然满脸皱纹的夸张,而是藏在生活里的各种小细节里,更离谱的是头发,以前洗头掉个十几根都心疼,现在一抓一大把,浴室地漏三天不清理就堵得水泄不通,每次梳头都得默念“别掉了别掉了”,活像个操心的老阿姨。
去年开始,我都开始买假发片戴了,我自己的“原生头发”实在少的可怜,头顶上更是一大片掉落,可以前,我明明头发很浓密的。
其实仔细想想,90后的“断崖式衰老”,说到底是生活给的“后遗症”。
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身体好,熬最狠的夜、吃最油的外卖、喝最冰的饮料,把健康当筹码去换工作、业绩,可身体就像个银行,年轻的时候总是透支,总有一天要连本带利还回来。
我决定了,从现在起,少熬一次夜,多吃一顿健康的饭,哪怕只是每天多走几千步,都是在给身体“存钱”,对90后来说,现在最奢侈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拥有一副能扛住生活的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