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上周小习惯的总结,整体状况比上周好一点,有四项完成度为百分之百。少量记录有点水质量不算太好也被记录在内。日更和感恩日记合并到一起,上一周是靠感恩日记撑过的一周。下面逐项分析下。

1 跳绳:跳绳有三次未完成,20和21号是在家,没有带跳绳,但同时我又没有用其他运动代替,本质上还是自己想给自己放松,24号是有意识的自我放松。虽然短期来看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如果放长到月和年,感觉一周四次也不是不可接受。我对自己的容忍度增高,对自己的指责减少。
2 冥想:24号未完成,理由是想睡前冥想,结果直接入睡。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记录和复盘,自己是绝对不适合睡前冥想的,要么还没冥想就睡着了,要么冥想中直接入睡;早上起来后容易犯困,也不适宜冥想。最佳时间是中午午休的半小时,一般选择10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的冥想音乐;或者晚上7-9点之前。
我比较喜欢的冥想组合有两种,一种是晚上下班后直接跳绳然后十分钟拉伸、十分钟冥想。运动后使整个身体的肌肉被调动起来,身体更舒展,在拉伸后去做冥想更容易保持良好的体态和放松,同时因为运动,精神报此后亢奋的状态,所以冥想和运动后恢复都很好,是1+1>2的组合。第二种,是中午午休时间,先做十到十五分钟的冥想然后直接入睡,能够促进睡眠质量,保证下午精神状态。
3 日更:朋友从上周就开始说我有内容的日更文几乎没有了,上周末下定决心要改善,依然没有完成。一方面是状态依然没有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另外是时间比较紧张,心态上也比较紧张,导致自己无意识的去拖延。
4 PPT学习:这项本周有意识的去完成,以完成知识点的收入为最低要求,每次完成1-2片ppt教程的阅读理解。但是如果想系统学习,仍需要加强实际制作上来。学习ppt的一个超预期收益是审美好像有提升。
5 读与听:从单纯读与听的行为上来讲是完成了给自己设定的任务。但是理解吸收上有所欠缺(T T),虽然一直告诫自己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但是还是忍不住说自己读书很慢很困难。其实很慢很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并不想改变自己现在的读书方式,每一页每一个字都要细看,既不练习速度,也没有接受辉哥“读自己感兴趣的部门”的理念。我经常把“能否读懂一本书,能读懂多少是要看缘分”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我并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还是任由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消耗过大。消耗过大的结果就是我并不太喜欢读书,一旦有比较空余的时间更倾向于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6 写作课:中间有几天空白,是因为结束上一个写作课后,感觉没有太多收益,方法也不是很适合自己,有一段空挡期,之后看到群里有推荐L先生的写作课,了解之后觉得可以一试(主要是便宜)。在这里要吹一下L先生,逻辑特别清晰,从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能体现出来,全程吸引我的注意力,无快进不无聊。
7 感恩日记:啊,又进入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阶段。感觉所有的感谢都有点干巴巴,自我分析,大概是还没有很彻底的接受感谢这些日常的事件和关系,所以在多次重复感谢后,就有点进行不下去。感谢我所拥有的一切,感谢我现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感谢我的金钱,感谢世界的馈赠。感谢我敢于在2位总监4位经理的眼皮子底下写周更(好想哭)。
8 早期(佛):看起来数据很不错呀,但早上完全没有利用起来,想哭。早起不应该是为了早起而早起,而是因为有事要完成而早起。但是我又在无形中给自己贴了标签。早期容易犯困不适合读书,早起容易犯困不适合冥想,早起时间太短不适合写作,等等等等。总有一百个理由否定自己早期能做的事儿。继续佛一下吧。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做到真正的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