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鲁莽定律。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分析推演,立即去做。莽撞人反而更容易赢。
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让你后悔。而去做,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10.通道定律。时时检查自己是不是处在一个上升通道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则。如果一个行业、一家公司处于下行通道中,那么,考虑到机会成本,你越能干,损失就越惨重。
检查上升通道最简单的方式,是看这个环境是不是聚合了越来越多高于平均水平的牛人。要注意,不存在“平衡通道”,不上行,就是下行。
9.朴素定律。如果一个事、一个人让你觉得眼花缭乱,那么它大概率是错的或者假的。最了不起的人和事,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8.. 好命定律。人生总有些时刻,你会觉得“哇,我怎么这么好命,想什么来什么!”别犹豫,立即All in,这不是命运的安排,这是成功的信号。
如果你在努力过程中,不断有需要的资源意外地汇聚,说明这件事做对了。反之,如果一件事你推动得特别困难,而且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来帮助你,这也不是命运不公,而是这件事不对,他人只是给了你一个真实的负面反馈,与其“与天斗”,不如快放弃。
7.没良心定律。一个人的价值,是他身边最常来往的六个人的均值。这虽然不太准确,但是在逻辑上绝对是个真理。所以,一个人是不是在进步、进步得快不快,风向标就是看他身边老朋友的多少。
面对过去,你必须成为一个“没良心”的人。一个飞速成长和发展的人,身边是没什么老朋友的。这很残酷,也很酷。
6.靠谱定律。一个让人离不开的产品要能够提供确定性。一个人也是这样。你可以非常有个性,但是你要靠谱。靠谱就是输出确定性。如果他人能预判你的反应,他就知道如何与你低成本地建立协作。
确定性是他人信任你的前提,信任是向你输送资源的前提。对个人而言,确定性就是在任何情况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5.不设防定律。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阻抗”:即使在催眠状态下,人也会对抗催眠师试图进入和引导自己的潜意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防范心理是非常强的,人很不容易了解另外一个人。这是普遍现象。
但是,如果你不去“进攻”别人,又对别人的“进攻”采取“不设防”战略,主动把自己打开给别人看到,坦诚到超出常人的程度。那么,相当于你把对方引进了自己的主场,胜算反而更大。
4.增量定律。不跟任何人讨论存量问题,存量会绑架你,也是创新和变革的敌人。提醒自己,永远保持增量思维。
3.八卦定律。你要有意识地管理你的个人形象符号。不妨想象一下,一个人会怎么向其他人介绍你和八卦你。
面对面其实不是一个真实场景,而是一个被你强烈干预的场景。当你不在场、别人在八卦你时说的话,才是你真实的形象,才是被传播的。所以你要基于这个场景来设计和管理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果你很重视品牌形象,那么你要“设计”好别人八卦你时的关键词。
2.. 一惊一乍定律。这个世界很枯燥,即使你做得非常好,但如果只是正常的好,那么其他人的情绪曲线就是平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厌倦,这条曲线一定会进入下滑通道。
所以,需要你主动提供“峰值体验”,要有种“一惊一乍”的气质,尤其是对于好消息、新机会,要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兴奋度,来感染、刺激他人。让情绪曲线不定期地上扬、波动,这个东西,叫作“魅力”。

1.认知,不同的沟通
有个学子,准备出国。父母请来清华的教授宁向东,请教他:去哪个国家?读哪所名校?什么专业含金量最高?
万万没想到,宁教授说:出国嘛,千万别把上课当回事儿!重要的是旅行,与人接触、交谈,到处去看看。
宁教授说,听了他的话,可怜的孩子当时就崩溃了,完全不知所措。
宁教授不知道,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是会有交流困难的。
2.高度不同
有个很出名的故事,说有位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逛街,逛街回来,女儿画了幅《陪麻麻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瞪眼一看,顿时懵了:女儿的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
只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儿画的是什么?
妈妈端详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车流。
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视线。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3.红薯的出息
我小时候,曾在很穷的乡下生活。
每年,村子里都要分红薯,把红薯归拢成一堆堆,看似差不多,但又好像有区别。所以为公平起见,全村人抓阄,抓到哪堆算哪堆。
有个村民抓到了 6 号,另一个村民,也抓到了 6 号。
……怎么会弄出两个 6 号呢?
其实这两个村民,一个是 6 号,另一个是 9 号。
问题是,6 号堆明显大于 9 号,所以两个村民都说自己是 6 号,寸步不让。争执,吵闹,动手厮打,闹到村支书面前。
村支书过去看看,发现 9 号红薯堆明显小于 6 号堆,果断从自家的红薯堆里,拿出两只放进 9 号堆,终于平息了纷争。
然后村支书冷笑说:这俩夯货,也就是一只红薯的出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