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集合:List集合特点&特有API、遍历方式、ArrayList&LinkedList底层原理

List系列集合

image.png

List集合特点,特有API

  • 特点

    1. ArrayList、LinkedList:有序,可重复,有索引
    2. 有序:存储和取出的元素顺序一致
    3. 有索引:可以通过索引操作元素
    4. 可重复:存储的元素可以重复
    5. ArrayList底层是基于数组实现的,根据查询元素块,增删相对较慢
    6. LinkedList底层基于双链表实现的,查询元素慢,增删首位元素是相对较快的
  • 特有API

    方法名称 说明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在此集合中的指定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E remove(int index) 删指定索引处的元素,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修改指定索引处的元素,返回被修改的元素
    E get(int index) 返回指定索引处的元素
  • 测试代码

    package com.java.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ist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 创建一个ArrayList集合对象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 多态的风格
            // 2. 在指定索引位置插入元素
            list.add("Java");
            list.add("Java");
            list.add("MySQL");
            list.add("MySQL");
    
            list.add(2,"Html"); // 在索引2的位置上添加元素Html
            System.out.println(list);
    
            // 3. 在指定索引位置删除元素,返回被删除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2));
            System.out.println(list);
    
            // 4. 根据索引获取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get(2));
    
            // 5.修改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返回修改前的数据
            System.out.println(list.set(1,"高斯林"));
    
            System.out.println(list);
        }
    }
    
    

List集合的遍历方式

List集合作为父接口Collection的实现类,拥有其三种遍历方式的同时,又因为本身拥有索引而拥有for循环

  1. 迭代器
  2. 增强for循环
  3. Lambda表达式
  4. for循环
  • 测试代码

    package com.java.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istDemo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0, "Java");
            list.add(1, "JVM");
            list.add(2, "JDK");
            list.add(3, "JRE");
    
            // 1. for循环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System.out.print(list.get(i) + " ");
            }
    
            System.out.println();
    
            // 2. 迭代器
            Iterator<String> it = list.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System.out.print(it.next() + " ");
            }
    
            System.out.println();
    
            // 3. 增强for循环
            for (String rs : list) {
                System.out.print(rs + " ");
            }
    
            // 4. Lambda表达式
            list.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
    
    

ArrayList集合的底层原理

  • ArrayList底层是基于数组实现的;根据索引定位元素快,增删需要做元素的移位操作
  1. 第一次创建集合并添加第一个元素的时候,在底层创建一个默认长度为10的数组
  2. 往数组里面添加元素,使用size记录元素的个数同时也是下次插入元素的位置
  3. 一旦元素的个数超过了10,按照1.5倍扩容,将元素重新迁移到扩容后的数组
  4. 删除元素时修改其后元素下标,size减去1即可

LinkedList集合的底层原理

  • LinkedList的底层数据结构是双链表,查询慢,首位操作的速度是极快的,所以多了很多首尾操作特有的API

LinkedList集合特有的功能

方法名称 说明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在该列表开头插入指定的元素
public void addLast(E, e) 将特定的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末尾
public E getFirst() 返回此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
public E getLast() 返回此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public E removeFirst() 从列表中删除并返回第一个元素
public E removeLast() 从列表中删除并返回最后一个元素
  • 测试代码

    package com.java.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LinkedLis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String> list = new LinkedList<>();
            // 实现栈结构
            // 压栈
            list.addFirst("1号");
            list.addFirst("2号");
            list.addFirst("3号");
            list.addFirst("4号");
            // 事实上,第一个进来的1号变成了最后一个出去的,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 出栈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First());
            System.out.println(list);
    
            // 实现队列
            // 入队
            LinkedList<String> list1 = new LinkedList<>();
            list1.addLast("1号");
            list1.addLast("2号");
            list1.addLast("3号");
            list1.addLast("4号");
            System.out.println(list1);
    
            // 出队
            System.out.println(list1.removeFirst());
            System.out.println(list1);
    
            // 事实上,官方提供了正确的规范化的压栈出栈操作,内部实际上是将对应API包装成一个方法对外使用
            // 压栈 addFirst() --> push()
            // 出栈 removeFirst() --> pop()
    
            // 对于队列,因为队列是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数据结构,因此没有必要再去修改成官方的方法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