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有感慨自己书读的少,以至于下笔空乏无着力处,也罢就再读读《史记》,抒发一下我人无意义的感慨吧。
今日的主题是田丹与王蠋,这两位可以算得上是挽救齐国于水火之中的名士了。
我们谈人物,很少能脱离他们所身处的时代。一方面是时代束缚了人,而另一方面则是时代造就了人。

无论是田丹或者王蠋,他们都是布衣之身,如果处在清平之世,或许可以一生悠游,只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能允许他们如此吧。
作为齐国人,田丹与王蠋恰逢燕国名将乐毅伐齐时期。哎,也是可怜。历史上的燕国通常不大,是个小国,可偏偏那时出了个燕昭王与乐毅。
在乐毅伐齐后期,乐毅连破齐国七十余城,把强大的齐国打的奄奄一息,只剩下两座城可守。
眼见着我们的大齐国就要亡了。田丹与王蠋两位布衣站了出来,以各自的行动,帮助齐国恢复了过来。是的,是从两座城,又恢复到了原来的七十余城。
先说田丹,其原本默默无闻,若是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他大抵一辈子都会继续默默无闻。
可命运就是这么奇怪,当时内有齐湣王好大喜功、百姓疲厌为主因,外有燕国君臣同心、乐毅生猛为诱因。燕国结合着其它诸侯一起攻打齐国,短时间内竟把齐国打的落花流水。
既然已经落花流水了,那就背上行囊逃难吧。在逃难的过程中,多智的田单让他的族人用铁箍包住车轴而走。
结果在路上,确实有许多车辆因为争相逃脱导致车轴撞坏,无处可逃最终被燕军所俘虏,田单和他的族人却逃出生天。此事让当时的齐国人见识到了他田单的智慧,认为他会带兵。
后来齐国不就只剩下两座城了么,其中就有一座是田单所在的即墨城。也是大难当头,也没有什么名宿大将好依靠了,大家死马当作活马医,公推了田单为将军来抵御来势汹汹的燕军。
事实证明,田单将军是有两把刷子的,擅于奇谋。
他上任后听说原来的燕君昭王去世了,而新上的惠王又与乐毅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第一件事就是离间。
田单派人四处传播假消息,大意无非是“乐毅之前那么猛,连克七十城,现如今两个城都打不下,必然是有私心,借故久拖,意欲自己独占齐国的土地为王。”
你还别说,确实管用。很快乐毅便被撤职了。准确地说,这不能算作田单将军的功劳,主要还是燕国新君与旧臣之间不合作祟。
就像是没有用胶水粘合的积木,外表看上去没有异样,可风稍微一吹就会散架。只有不合的君臣才会被离间,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对外田单用离间计不费吹灰之力除掉了名将乐毅的威胁。对内他又立了个“神”出来。只见田单逢人便说会有神人作为他的师父,指引他走向胜利。
这样说多了,一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士兵就跑到田单面前毛遂自荐,问他本人可以当田单的“神师”不?
田单见了心下大喜,来的正好,来人啊,立刻把这小子绑起来?哦,不对,供起来!
这下士兵慌了,大哥,我只是开个玩笑,没啥真本事,何必呢?这又是何必呢?田单就让他闭嘴了,老老实实地按照他说的做。
于是乎,即墨城守田单有了一名神师,连城外围攻的燕军都知道了。
神师说了,最怕城外的燕军割掉齐国战俘的鼻子,那样齐国的士兵就会胆怯了,于是乎燕军那么做了。
神师还说了,最怕城外的燕军挖开齐国祖先的坟茔,烧毁里面的遗体,那样齐国的士兵就会寒心了,于是乎燕军也那么做了。
结果呢?燕军在城外焚烧着先人的遗骸,齐人在城墙上泪流千行地看着自己的祖先被挫骨扬灰,内心的激愤无以复加,通皆欲求死战。
此时田单心知士卒已有斗志,又散尽家财,自己亲自参加城防劳动与士卒同甘共苦,同时也将自己的妻妾也编入到行伍之中,如此一来,民心所向,兵士皆服。
这下斗志与民心都有了,还差些什么呢?没错,还差一千头牛!

此时田单收集了城中所有牛上千头,为牛披上大红绸子,红绸上画着张牙舞爪的龙纹,又在犄角上绑好锋利的尖刀,将浸满油脂的芦苇帮在尾部,并偷偷在城墙上挖出几十个洞。
终于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田单点燃牛尾巴上的芦苇,群牛受热痛而怒吼,披着龙纹戴着尖刀,朝城外的燕军飞奔而去。而后面跟着的是全服武装,一心雪耻的齐军,以及更后面,手持着铜器,不断震天呐喊助威的老弱妇孺。
燕国人先是夜里被牛群一冲,定睛一眼居然是“龙”!而后又是全服武装,不惜以死相博的哀兵,以及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接二连三的声势震慑住了燕军,很快便开始溃败。齐军大胜。
之后田单乘胜追击,连战连捷,每到一处便里应外合,最终从燕军手中收复了所有齐国故土七十余城,被封为安平君,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