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泽第一年——遇己、愈己、育己


时光温婉流淌,转瞬间,我与同泽的初见已悄然走过一季春秋。回首望去,这三百余个日子,仿佛是一场奇妙的遇见与自我照见的旅程:遇知己、愈旧痕、育新我。点点滴滴,都浸润着温润的力量。

一、遇己:星光般的初遇,照亮前路。踏入同泽的第一步,便邂逅了生命中如同启明星般的人——韩校。面试那日,阳光透过窗棂,我带着些忐忑,也带着热忱,向她描述着对教育的构想:跨学科的边界、项目式学习的种子……韩校始终安静地倾听,那双含笑的眼睛里,盛满了尊重与鼓励,每一点微小的共鸣,都化作她轻轻点头间流淌的肯定暖流。没有一次打断,只有全然的接纳。那一刻,我内心涌动:原来被真正“听见”,是这般温暖的力量。后来才懂得,是我的微小努力,恰好与同泽前行的脚步悄然同频。何其有幸,我们能彼此选择。

同泽的风景里,还有一抹动人的亮色——娟姐。退休在即,她却活得像一棵常青树,眼中有光,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儿。无论是教学的新挑战,还是管理的繁琐事,她总是一句“不怕,先学学看”,便一头扎进去。看着她孜孜不倦的身影,那句“活到老,学到老”不再只是格言,而是真真切切刻在生命里的年轮。这份不息的热情,悄然照亮着我稍显迷茫的路途。

而这一路上,最珍贵的是星光点点汇聚成河——我的数学科组和级组的伙伴们。疲惫时的及时援手,困惑时的智慧点拨,甚至是成功时的真诚喝彩与偶尔失落的默默陪伴……志同道合者并肩而行,脚下崎岖也变得平坦,每一次思维的火花碰撞,都在无声宣告:教育路上,你我从不孤单。这份坚实的同行,是我在同泽收获的第一份暖意。

二、愈己:怀抱中的伤痕,悄然弥合。教育的旅途,并非总是坦途。曾经的一次“严师”之举(学生开学第一天站姿训练,因动作不停被要求在课间继续站立),引来了家长激烈的投诉,被扣上“体罚”的帽子。彼时的天空是灰暗的。校长的反复质询、一遍遍修改的说明文字、最终对家长的道歉……像一层层厚重的茧,将我紧紧束缚其中。那段时间的内心煎熬与巨大的工作压力,远胜于之前经历的任何大型比赛所带来的紧张疲惫。沉重的阴影压下来,最终诊断书上冰冷的“中度抑郁”几个字,像烙印般刻在心上。

幸好,命运将我引向了同泽这片温暖的港湾。在这里遇到困难时,没有冷眼旁观,有的是理解与包容的怀抱。韩校的关切话语柔和地拂过心上,娟姐用她的爽朗和坚定为我驱散阴霾,那些亲爱的同事们更是无需我过多言语,便早已伸出援手分担压力、排忧解难。她们的陪伴像温润的溪流,慢慢地、柔和地冲刷着心底的顽石。在这样理解、支持、并肩的氛围里,我渐渐懂得,不必永远完美无瑕。这股由同泽传递的暖意,滋养着我重新积蓄力量,那曾盘踞心头的阴影,终于在日复一日的温暖浸润中,悄然淡去。在这里,我真正学会了,如何拥抱自己,温柔地治愈自己。

三、育己:照亮成长的路,重构方法。作为班主任,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都在育人亦育己。

那日,苏苏妈妈发来长消息,字里行间透出焦虑:“苏苏作业潦草、总想逃避订正,我们想培养内驱力,却成了‘散养’……”屏幕前的我心头一紧:这正是许多家长的困境。但我没有急于说教,而是想起韩校面试时专注倾听我的神情。那一刻,我学着成为“倾听者”而非“指导者”。翻阅过往记录,我发现一个矛盾:苏苏在演讲时自信灵动,面对作业却畏难退缩。若只盯着不足,只会强化挫败感。于是,我启动了一项计划——“苏苏妈妈,我们一起做孩子的‘闪光捕手’吧!您在课外班记录她的专注,我在课堂捕捉她的进步瞬间。哪怕只是一道工整的算式,都值得被看见。”当我把她在数学课上高举的小手、订正本上多出的红钩拍照发给家长时,苏苏妈妈惊喜回应:“原来您眼中的苏苏这么棒!”

真正的转折来自一次“反向学习”。苏苏妈妈分享她的策略:“前期我们天天检查书写,一个月后减为每周三次,逐步放手。”这番方法论让我豁然开朗——教育需要“渐进式退出”的智慧。我据此调整班级管理:

* 设立“订正锦囊”:允许学生用蓝笔标注订正思路,弱化错误阴影;

* 创建“小老师联盟”:让苏苏教同学如何深情朗诵,以长项补短板。

而苏苏妈妈也同步进化:从最初担忧书写,到主动提议“让苏苏把提醒内化为动力”,家校角色从“督促者”转向“鼓掌人”。

三周后,苏苏妈妈深夜发来消息——“王老师!苏苏因您全班表扬她卷面整洁,竟主动做完所有课外数学题!她说‘不做心里不踏实’。您知道吗?孩子现在回家,连笑容都闪着光!”

我凝视着那句“嘴角AK47都压不住的笑意”,眼眶发热。曾经那个因家长投诉陷入抑郁的我,此刻终于懂得:教育者的“育己”,是放下权威的执念,在倾听中重塑方法;是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最终让自己也被照得通明。

    遇知己如星,照亮了初入同泽时略显踌躇的步伐;愈旧痕以暖,在同泽这片沃土上学会了以温柔缝补过往的裂痕,重获内心的从容与力量;育新我在朝夕,那些俯身倾听的瞬间、捕捉童真光芒的惊喜、以及在孩子们成长路上反观自省的顿悟,都在点点滴滴中滋养塑造着更有厚度和温度的自己。这一年,是同泽的新生,也是我的新生。此刻,“世界赠予我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韩校温柔的声音还在耳畔。感谢同泽,它赠予了我一场盛大的“育己”启蒙——在照见他人的风景里,终于清晰地映出自己最渴望成为的模样:那是一位既能成为孩子们温暖依靠,也终于学会为自己掌灯,温柔而坚定同行的,完整的教育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