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其实,腊月十五一过,扫尘的活动就拉开序幕了。对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像我,帮忙家里扫尘是习以为常的事。
童年时,我就帮爷爷扫尘了。那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清洗茶具和碗筷。在没有洗洁精和纳米海绵等除污去垢的洗涤用具的年代,最好用的除污剂莫过于灶膛的火灰。我们用小脸盆盛满火灰,提着褐色的茶具和灰白的碗筷,来到了小池边,先用水浸湿茶具和碗筷,然后往茶杯里放一小把火灰,再用力把杯壁杯底、里面外面搓个遍,很神奇,褐色的茶杯变白了,露出原来的底纹。每个茶杯外壁上都有一朵小小的牡丹花,而洁净的茶托盘中央则是一朵绽放得娇艳欲滴,显得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后来读到“只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时,就想起家里茶托盘上这朵热烈喜庆的红牡丹。还有碗筷,在火灰搓洗后,也露出了原来的样貌。看着这些器具的前后变化,让人想起平时蓬头垢脸的孩子,在除夕夜洗净修饰后穿上新衣服的漂漂亮亮的模样。那时,农村还没有洗发水,奶奶就用火灰过滤的水洗头发。奶奶说洗后的头发不油腻,还很柔很顺。嘿!真是火灰扫尘的年代。
上初中后,大家庭分家了,我也算是小家庭的劳力了。年关除尘则是分工合作来完成。我往往把八仙桌、长凳矮凳靠背椅等等一些该清洗的物件搬到灰埕边的水潭上,然后用竹掸子大力刷洗,刷完一遍后,用瓢子舀水冲洗,看看哪里还留着乌黑,再次刷扫,一遍一遍地,把一年来沾染在桌椅上的污垢刷洗掉,以便迎来好运。而妈妈则头戴斗笠,拿着一把三四米长的拂尘,扫着屋檐下、瓦缝边的灰尘蛛网,而后清理鸡圈鸭圈,把鸡粪鸭粪挑到菜地去洒,洒完后,菜长得又快又好,丰富了春节的菜肴。爸爸卷起裤管,挑着两桶渠水,拿着铲子和竹扫帚来清扫猪圈。清理完猪圈,爸爸还得拿上铲子和锄头去清理牛圈,把牛屎铲到角落,堆成小丘,再洒上干稻草,用锄头翻动搅匀,等几个月后这些牛屎稻草充分发酵后,就是最好的农家有机肥料,在地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中能派上很大的用场。妹妹和弟弟就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和杂物。全家总动员,经过一天的清理,里里外外都干净了,就连鸡鸭牛羊都有一个好的环境来迎接新年了。
成家后,每到年关,总要腾出三四天和爱人一起打扫自己的房子,同样是分工合作来完成。爬上爬下,擦洗灯盏、天花板、橱柜、玻璃等事由我来做,爱人则负责清洗和递抹布,这样我就不用跑来跑去,提高了劳动效率。至于整理橱柜里的衣物,清洗厨房里的油污,则基本由爱人单独完成;此时的我就清洗卫生间与阳台。本来住在二楼,楼层低,窗户小,擦玻璃很省事。去年搬新家后,住在25层,楼层高,窗户多,擦玻璃成了难题。入住前,请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来帮忙,有样学样,看到她们所带的工具后,爱人在网上购买了一样的工具。除尘时,当我拿着可以调节长短的绿色三角擦来擦洗窗户时,觉得又方便又安全。房子清理完后,看着窗明几净的环境,爱人总要拾掇些花草来装点房子:买的墨兰怕春节不开花,请教专业人士,买来一些催花素,定时喷洒,现在可见四五枝花柄了;买来喜庆娇艳、翩翩欲飞的蝴蝶兰,还得在枝叶间悬挂小灯笼;买来简易花架,放上红掌、吊兰等小盆栽,花草层次分明、熠熠生辉,阳台与客厅为之增色……
这几天,总能看到对面楼房的窗户外伸着拿着抹布的手,大家正在清扫房子呢。家家扫尘扫霉运,户户除旧除灾祸,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