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标签,每个游者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旅游看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红点城市。作为泉州人,对故乡有浓厚的归属感,更有深厚的闽南情结;作为“古人”,无论泉州古城,还是其它历史名城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赏玩、久久珍藏。
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和港口优势让泉州成为“光之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决定人们远离陆地的距离,海路交通开始取代陆路,东西方贸易逐渐产生连接。紧接着,朝代更迭和海禁政策,季风和洋流,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大规模移民浪潮,这些华人便拥有一个统一名称:华侨。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石狮永宁是泉州重点侨乡。石狮,是古刺桐港的门户,是省辖县级市,是滨海小城。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是指引华侨归乡的明灯,古厝、宗祠、家庙则是连接闽台侨乡的纽带。
姑嫂塔: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
姑嫂塔位于石狮宝盖山,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石构古石塔,至今已走过了800多年历史,是航标灯塔。它目睹了泉州港的繁荣与衰落,见证了一代代泉州人出洋谋生的艰辛历程。
永宁卫城:永保一方安宁的东南卫城
明初洪武年间,江夏侯周德兴受朝廷派遣视察永宁,并在此建造卫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南方“长城”。两宋泉州港的兴起伴随着海寇入侵,朝廷始设永宁水寨,元朝设巡检司,明初改永宁卫。
或许是交通的缘故,永宁的游客比我想象中要少得多,安静而不拥挤。望不到尽头的狭长老街,好像被我们承包了,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各式各样的老式店铺,依势而建,层层递进,观赏性十足。
从热闹的老街入口走到宁静的小巷深处,仿佛走进了一段永宁的历史,犹如经历了一场喧嚣的集市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步入小巷中,时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时而泉州风格的石头房,时而闽南风格的红砖古厝,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济阳楼为蔡氏家族所建,以药行为业,早期支援新疆建设,回永宁后,继续造福乡里。
迎薰楼是董春发所建,远远望去,该楼与相邻的养浩楼并无二异。但细看之下,最大的区别是楼顶上的两匹奔跑骏马,为本楼争足了门面。
在永宁古镇,随处可见到闽南人的记忆,华侨的影子,看得见的番仔楼,看不见的华侨往事,感受得到的闽南乡情,感受不到的华侨辛酸血泪史。每一栋建筑身上都赋有特殊的使命,都带有漂洋过海、白手起家、荣归故里的见证。
逛古镇最大的好处是,你不知道哪个拐角会带给你新奇,哪栋精美的古建筑会让你赞叹,哪条巷子会聚集着一群嬉戏奔跑的孩童,哪个突然探出头来的老乡会使你感到亲切。
都说了解一座城市,首先要从菜市场开始,才能看到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气息。
小吃总是压轴的,玩就是为了更好的吃,尤其是古镇。在菜市场周边聚集着许多传统美味小吃,如肉粽、肉羹、马鲛羹、咸饭、壶仔饭、煎包、醋肉、烧饼、炸薯粿、大肠汤。另外,还有各种做法的牛小吃,牛肉面、牛肉/杂汤、牛排等。
温馨提示:出门旅游,一定要事先看好问好价格。(这次在顶街96号的肉羹店和小东门上来一点点的四果汤店被坑,切记!)
一条古街,承载着永宁古镇的兴衰;一条古巷,承载着永宁历代人的乡愁。它们经历了战火纷飞,历尽沧桑,如今繁华落尽,时间蔓延,换来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