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未来简史》,首先跨学科的多维思考就让我受益匪浅,信手拈来的史料、将完全不同的文化放在一起阐述观点是站在极高的视野来俯瞰整个发展轨迹,身为读者被赫拉利带着畅游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认知边界拓宽的感觉着实舒爽,他是一位学者,是人不是神,必然会有错误,但引用的资料、信息是翔实的,并据此推导出最具可能性的一种发展趋势,且不说趋势走向会不会真如书中描述的那样,仅是作者的思维逻辑就值得深入学习吧,他的知识谱系是什么?他是如何推演的?推演过程中如何应用知识的?他的视野、高度是怎样的?如此视野对知识的应用、融通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样的一轮分析下来,往往会有颇为巨大的进益,然后再比对自己跟人家的差距,哪些方面是可以增进改善的?这不就是一份靠谱的成长学习计划么?!
只要有心,真的是以“成长为乐”作为核心价值,那么处处都能找到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做法,分析他人优势、反省自身现状,然后行动。我之前提过的“盯紧大牛”的策略就是立足于此,每位大牛的言行就是数十年所在专业领域的浓缩精华的外在体现,背后有磨砺、困难、挫折,也有荣耀、执着、欢欣,荣辱之后的淡然一句是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我们要学的就是宏阔的视野和高远的格局,而不是抱着功利的目的想着怎么勾搭、装点自己的虚荣,差距过大是没法产生有效链接的。
有的人认为所谓“格局”“视野”是假大空的东西,远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这个可能是上一辈传给我们最错误的理念,那个时代政策国家主导,在集体中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人引导就不需要多考虑方向的问题,但如今时代不同,视野就是帮我们看清方向,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如果听信“踏实做事”的鸡汤,赌上的可就是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正确的理念是:有了方向,再脚踏实地!
如果目的是赚钱,方向就是离钱近、跟钱打交道的行业,金融、财务、销售(分产品),有了方向的脚踏实地来钱就快。
如果目标是改变世界,方向就是高尖端科技类,比方说前文提过的21世纪四大科技领域;还有有助于打造人类想象共同体的事业,比方说文化。
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大多数的年轻人被父母及从小的教育环境灌输“踏实做事”的理念影响太深,追寻稳定、竞争越小越好,初出茅庐也是抱定一腔热血的奉献精神踏实做事,就这么庸碌一生,你要非说安贫乐道、平淡是真那也是很高的境界,希望智能时代会活的更安逸。而有理想、有血气、渴望上进的年轻人,本就是少数,放弃安逸的比例会占到总人数的多少?而作对选择到资源高度集中的一线城市又有多少?到了高强度、快节奏城市选择正确行业的又有多少?
失意者十之八九,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方向。
世界看的是功劳,苦劳没有任何意义,以苦劳怨天尤人的更是可怜至极。
当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事业成功的选择也是有套路的,在中国,第一,到资源集中的城市,资源多机会多,大学是第一步,一线城市的二三流学校好于三线城市的一流学校;第二,选择离钱近的行业,这两步选好了,再脚踏实地,平均三年完成一次进阶,10年到达瓶颈,那是是另一种玩法了。
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顾虑没有做对以上选择,那我只能说好自为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