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和朋友聊天时谈论到一件事情,他的观点听起来如此熟悉亲切,心中暗暗叫好,但转念一想,自己却有不同的意见。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心中秉持的观念早已有了改变,以前认为对的事情,现在也要持保留意见。有时候他人就像一面镜子,在镜中看到曾经的自己,心中不免一阵感触。
或许人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变化中接纳了世界吧。到处都留有自己的影子,看过去也只是会心一笑,不愿做过多的评论。许多事情本就没有对错,只是观点不同罢了。既然曾经有过相同的想法,彼此也算半个同路人,无形之中多一分亲近。至于意见向左,也无妨继续做朋友,至少我还能理解你。
以前总觉得“听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鸡汤文是毫无意义的论调,这不废话吗?谁不是每时每刻都有自己来做判断,即使是被外界逼迫,那最后接受强迫的还是自己嘛。的确,太多的时候我们受到客观环境的威逼利诱而随波逐流,曾经的一些理想也慢慢退到幕后,成为偶尔拿出来抒怀的工具。即使一路坚持理想的那些人们,到最后也会发现,自己得到的与最初追逐的东西相去甚远。
就像那个为渡河找老婆而出轨的男主M,为了追逐而迷失,最后得到的却是另一样东西,叫做宽容(故事是这样的,男主M想要和河对面的女主F在一起,于是他想办法过河,首先他找到L,L有条船,但是L也喜欢M,想要和他在一起,M说我不能跟你在一起,我要去找F,于是L很伤心,没有把船借给M。M又找到另一个女船主S借船,S也很喜欢M,于是对M说只要你和我睡一晚上我就把船借给你,M迫于无奈与S睡了一晚,划船去找F。与F在一起后,M坦诚了借船的经过,F接受不了,与M分手。M痛苦万分,他后来遇到E,E说不介意你以前发生的事情,于是最终E与M走到了一起)。这个故事或许还有别的可能性,假如M在渡河前有机会与F商量一下又会如何呢?假如M不告诉F又会如何呢?如果F能够宽恕M那该多好呢?其实这又是一个目标与原则的问题,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完美的解决这件事,所以你是愿意放弃目标还是放下原则呢?为了渡河与S发生关系属于放下原则,为了和F在一起而隐瞒事实属于放下原则,为了能在一起而宽恕M同样属于放下原则,如果你坚持所有的原则,那么就永远达不到目标,如果双方目标一致,都愿意放下原则,那么就不愁不会在一起了。
然而现实生活却没有这么简单。现实就是一团迷局,每个人都像是在帝都开车的司机,能看到前面一排排的红色尾灯算是不错了,只有凑近了才看的出谁是玛莎拉蒂,谁是吉利。人们常说做好一个决定比做好一件事情重要,但真正轮到做决定的时候谁也无法判断孰对孰错,因为事事充满变数,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即使实现的东西回头再去看,你也不能判断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做过的事情都成了现实,没做过的永远只是在揣测,你看到了开头,看不到结尾,看到了开头和结尾,也看不到过程。
这个时候你只能交由自己的内心,用你的直觉,用你的喜好,用你有限的经验做判断。你的喜好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它创造了意义,创造了价值,也让整个世界丰富多彩。没有人能决定你天生喜欢什么,下一秒又会想什么,它是你内心的原动力,是它让你成为你,与地球上六七十亿其他人类个体不同。
不要畏惧改变,不要害怕选择,做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