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妄想是怎么回事?
答:想有两种:自主地想和非自主地想。一般所说的妄想,即是非自主地想,浮念联翩。
识心缘虑尘境的过程是:受→想→行→识。“受”是六根(眼、耳、鼻、色、声、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接触时的领纳。“想”是依“受”而生起的思惟(分析、判断、综合),其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则是由第七识(末那识)从第八识(阿赖耶识)中所取出的法尘。“行”,是依“思惟”而起的心行(内心的造作,例如爱憎、好恶、取舍),以及向身、口下达行动指令等等,这就是造业。“识”,是将前面受、想、行这三个环节的全部信息汇总,形成综合的了别相——业识,经由第七识输入第八识储存起来,以备后用,这就是所谓的业种子,亦称之为法尘,为末那识所缘。
〔业种子〕众生所造之业存储在阿赖耶识中,因其能生现行而开花结果,故名种子。业种子又称业习气,亦简称为种子、习气,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潜在的影响乃至操控。
而妄想时,是意根(末那识)在阿赖耶识中攀缘法尘(业种子)引起“受”,于是便开始了识心的这个“受→想→行→识”循环。在人们不自觉的情形下,末那识不断地递进传出,于是浮念联翩,这就是打妄想。对一般人而言,打妄想是非常普遍的,甚至还会一边工作,一边打妄想。当妄想严重时,就会出现强迫性思维。也就是说,你要停止这个妄想你都办不到,这是非常痛苦的。
问:那么,怎样来止息妄想呢?
答:妄想之所以能够继续,是由于意根(末那识)不断地在阿赖耶识中攀缘法尘(业种子),传给意识(第六识)去想。所以,只要意根(末那识)不再在阿赖耶识中攀缘法尘,由于没有燃料供给,妄想之火也就息灭了。末那识的功能,除了攀缘法尘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觉知。而末那识每次只能够执行一个功能,当它觉知时,就不能够去攀缘法尘;若是在攀缘法尘,便失去了觉知。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浮念与觉知不两立”。所以,止息妄想的方法,如上所述,就是:觉知。你自己可以来验证这一原理:当你专注、连贯地觉知的那一刻,就不会有妄想。修行的要点,就是要让觉知专注、连贯,而且持久。所谓:七识不死,法身焉活?(末那识如果还继续不断地攀缘法尘,怎么能够证得法身呢?)《宇宙万有本体论》云:“以(由于)不了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此无明者,亦谓七识,亦称末那,专计执我,分别之主,无明之本。往来六八(往来于第六识和第八识),递进传出,障大光明,遮蔽本来。”
〔往来六八〕详见《心、自性、如来藏》一文。〔一法界〕唯一的法界,亦即诸法实相。关于诸法实相(详见《诸法实相》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