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当代国产都市剧里都必须有一出职场戏,而每一出职场戏里都必须有一名国产女高管。
不过,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产影视剧里,一直缺乏职场女高管的形象传承。打造国产女高管的剧组和演员们,仍需要从传统文艺作品中汲取灵感,而她们的“原型”,往往逃不出以下三种形象:
一是女老板。她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家致富,时髦伧俗,精明泼辣。
二是女皇帝。以武则天、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宫廷女政治家,任事率性,喜怒不定。
三是女干部。传统党政机关里的妇女干部形象,俗称“大姐”,处事热心,好为人师。
国产女高管的人物设定,分别从形象、性格和道德层面,对以上三种角色进行了有机传承和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当然,女高管这样的新鲜物种,必须有一套前无古人的身世背景。如果说女老板们往往白手起家,还摆脱不了与草根阶层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国产女高管则需要保持一以贯之的精英形象,在出身、学历、履历各方面都无懈可击。
所以说,国产女高管的背景,都是“在美国长大”、“藤校毕业”、“华尔街”、“投行”等高级词汇的堆砌,虽然她的日常工作与金融业毫无联系。唯一能感受到的证据,就是时不时飚两句口音可疑的英语对白,让你怀疑她去过的是「华尔街英语」而不是华尔街。
而为了表现女高管逆天的智商,则强行使用诸如“对数字极为敏感”、“逻辑思维强大”、“精准如公式的语言”等形容词。不过从女高管工作的弱智程度来看,其智商在帮助她获得学历之后,显然毫无用武之地,而其心智则永远停留在了刚毕业的状态。
但这些人设的合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段可以自我陶醉的故事,让国产女高管的“成功”作为一种神话。而神话是先验的、自在的、无须解释的。女高管的身世,就好比首富的创业故事,最关键的部分永远一笔带过,落脚点并非关于“创”富的过程,而是为了构建此时此刻掌握财“富”的合理性。
你必须相信优越感的与身俱来,才能坦然宣称“能力之外资本为零”。
要说到国产女高管的外在形象,脱胎于90年代影视剧中的女老板,怕是99%发布“安迪着装合集”的时尚博主都要找我麻烦。
其实女老板和女高管遵循着同一套女强人的着装体系。不过前者侧重于表达:「我很有钱,我还年轻」。后者侧重于体现:「我很干练,我还很有品」。但都在女强人的装扮中,强行植入某种可疑的女人味。
相比于女老板的大波浪和貂皮大衣,国产女高管更青睐衬衫上的蝴蝶结和小花边、西装外套上的刺绣和灯笼袖元素,并热衷于把裤子和裙子作某种飘逸的crossover。总之,必须在基本款的办公室着装上玩出一些不伦不类的花样,绝不肯老老实实穿一套罢休。
她们的服装造型乐于表现一种「用力的时髦」,将自我认知作符号化的表达。女高管和女老板的区别仅仅在于,需要拼凑的符号不同。
女老板们需要用浓重的全框眼线来诉说她的目光老辣,国产女高管则用正红的唇色来体现她的气势凌人;女老板手上的翡翠戒指在女高管这里换成了一杯咖啡,配合气势汹汹的步伐,日理万机的感觉就这么走出来了。忙不忙,忙什么,都是次要的,一切精神状态首先要为整体造型服务。
至于最终效果嘛,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外表之间难免会有落差。如果说,一名强势、老辣、不服老的女老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恶婆婆的设定;那么,精明、能干、爱时髦的国产女高管,比起所谓的穿Prada的女魔头,其实更接近于传统上八面玲珑的小媳妇形象。
也难怪,婆婆面相的王姬、刘晓庆往往是扮演女老板的不二人选;而近年来,海清、马伊琍、刘涛等「荧屏少妇」们,纷纷演起了职场女精英的角色。没想到啊,国产女高管的形象,竟有着如此本土化的来源。怎么说,昨天的媳妇,就是今天的婆婆嘛!
相对的,国产女高管和女皇帝之间的联系比较直观。毕竟,营销号动不动就要给她们按上“女王”、“总攻”这样的名号,仿佛一个女人只要“气场强大”了,就能真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于是,国产女高管们展现工作能力的场景,主要是在会议中,大着嗓门拍桌子骂人,通过属下战战兢兢的表情和诚惶诚恐的回话,来体现女高管的雷厉风行。没有什么是开一场会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通宵。
国产女高管的内心世界,不仅仅是颐指气使、喜怒无常的“女王范”能够概括的。女高管在公司有知心男闺蜜为其保驾护航,在外有迷恋她的年轻二代为其拓展事业,在网上有圈内大佬做灵魂伴侣为她指点迷津。总之,女王的世界如同玛丽苏小说般处处开挂。毕竟,每一个女王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需要人保护的小公主。
小公主女高管身患肢体接触恐惧症,但却渴望着一份触及灵魂的真爱;身为叱咤职场的女魔头,却神奇地不善交际,内心“纯净如孩子”,在感情上更是白纸一张。用安妮宝贝的语言来说,就是——「如刺猬般把自己保护起来,却渴望相互依偎和取暖」。
抛开贤惠端庄的面相,安迪的行事作风简直就是老牌文艺女青年模板:内心缺乏安全感,身世曲折,每一天都在担心自己突然发疯;和人一见面就要谈诗词歌赋人生哲学;纠结于遗传的家族病史而和男友无奈分手。失恋了要飞去海边度假疗伤,对着大海大声高喊:「我——好——想——你!」这种作逼兮兮的行为,如果换成周迅那张神经质的脸,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只不过,传统文艺女青年那空灵的眼神和倔强的嘴角,化为了国产女高管木然而故作镇定的表情,恍然间竟给人一种女王般“君威难测”的错觉。
不管国产女高管的背景和造型有多么洋气,或者女王外表下的玻璃心有多么文艺,真正从灵魂上一脉相承的模板,只能是有着光辉历史传统的社会主义女领导——只不过女干部们在体制内发挥余热,女高管们已经把这种优良作风带到了更大的世界。
文艺作品中经典的女干部形象,比如《编辑部的故事》里的牛大姐,《我爱我家》里的居委会余大妈,《一地鸡毛》里的老乔,她们留着统一的江姐头,衣着朴素,作风坚定,把革命传统挂在嘴边,俗称“马列主义老太太”。
国产女高管虽说是新生事物,但领导干部的传统还是非常顽固的。比如机关女干部爱打小报告,国产女高管则直接把老板变成“知己”关系,自己人的互诉心事怎么能算小报告呢;女干部们只会和年轻同志讲奉献讲团结,新时代的女高管把中年下属逼到跳楼进医院,还需要小姐妹们来安慰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当然,女高管和女干部一样,是非常严于律己的,尤其在私生活方面,严肃紧张,死守底线。虽然爱听别人八卦,但小姐妹们说到high处太过黄色的时候,第一时间出声喝止。自己呢,绝不乱搞男女关系,无奈都是别人太主动,让自己不胜其扰。
最最重要的是,国产女高管们充分发扬了好为人师的特点,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成为各种语录在网上流传。对待出身平凡的职场底层人士,以灌鸡汤为主,《欢乐颂》里安迪教导关关要勇于背锅,不与领导争是非;批评不爱揽事的樊胜美为“职场油子”,并对莹莹妄图一步登天的成功学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但对待富二代曲筱绡则发挥了老同志先进带后进的精神,连夜翻译合同、开会现场指导,连查车牌人肉帖子等行为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以说,对待外人搞马列主义,对待自己人搞自由主义,身为外国友人的女高管居然没把这项光荣的历史传统丢掉。
*****
说到底,时装剧里的国产女高管之所以杂糅了这么多女老板、女干部、小媳妇、小公主、文艺女青年等各色模板,正是因为我们的文艺作品脱离生活的真相有点太久了。女高管的前世今生,只能以一种空中楼阁般的设定建立起来,说教、违和、符号化,那真是在所难免。
穿Prada的女魔头,不是换上一身职业装就能扮演的。职场的风风雨雨,也不是靠吐出几个专业词汇和在开会时紧锁眉头就能应对的。
样板戏里的英雄经不起细看,国产女高管的造型也注定如玛丽苏小说般经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