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威胁下的东北
中苏关系恶化,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东北。中苏关系破裂后,恼羞成怒的赫鲁晓夫第一个反应就是拿起经济大棒打压中国。苏联除了带领他的东欧小伙伴断绝与中国的各种经济来往之外,还向中国追讨五十年代中苏经济往来中中方尚未结清的各种欠款。其中,相当大的一块份额就是苏联对中国的援建费用,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中国三年大饥荒的直接外部原因。苏联对中国的经济绞杀几乎导致中国经济的彻底崩溃。直到1962年底,中国经济才缓过这口气来。饿肚子的年月给中国人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其间,数百万人被饿死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许这正是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彻底摆脱苏联的魔掌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整个60年代,两个国家间的对抗逐渐升级,由意识形态领域的对骂,直至发展到边境线上明火执仗的武装冲突,苏联在中苏边境上陈兵百万,把东北地区直接列为军事打击目标。在这种国际紧张局势的威胁之下。中国被迫开始了新的工业发展战略布局。把荒凉的西部山区当做开发的重点地区,从零开始,建设中国新的国防工业体系。这就是所谓的大三线建设。这时让中国人最后下决心放弃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的周边环境,到了1964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令人不安。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美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严重升级。1964年8月5日,美国越过战争边缘,悍然越界轰炸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将战火迫近到中国的南大门。可以说,是美国又把中国逼到了战争的边缘。这时,中国不但要做越南的战略后方,而且需要准备支援越南作战,还必须准备应付美国可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止了东北经济的发展进程。从60年代初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再承接什么像样的大型工业建设项目。这意味着东北经济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后续动力。在前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东北经济一直是靠历史惯性在向前滑行。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但这种靠吃老本维持运行的局面总的来说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