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独生子女,从小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孤单了。很小的时候,家庭出现了变故,我习惯性地学会了保护自己,不与人交心,随时给自己留一手是我对自己最后的保护。然而啊,我还是度过了很快乐的小学时光,我很怀念在雪地里和朋友疯玩儿的场景,很怀念在不喜欢的数学课上和同桌永远都聊不完的天儿,怀念上课时总偷偷看的《淘气包马小跳》,怀念那个时候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快乐时光。那时候,我以为时光会永驻,日子就会一天天的这样过下去吧。
后来啊,我上了初中,这个初中是我们市的五大名校之一。我的小学在城的北边,初中在城的南边。在那个电脑刚刚兴起的时代,南北的距离,几乎隔断了我与我小学同学的所有联系。然后我就被孤孤单单地抛进了一个我完完全全陌生的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学校的同学非富即贵,要么是学习特别好的大牛,这些事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有耳闻。更关键的是,我是差了几分,交了一些钱才上的这个初中。因此,怀着我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对爸妈的愧疚,我心里憋着一股劲,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了。可是内心深处的我真的真的很自卑,我觉得我一点儿都不好。于是我强迫自己放下那颗爱玩儿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直到我上了大学后我才发现,我一直忘了,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个孩子。硬着头皮学习是无法激起对学习的热爱,快乐得不到释放,我只会学的越来越功利。那时,我需要的应该是一段纯粹的青春时光。
三年后,我的中考失利的。这次失败使得我压抑的情绪向后又整整蔓延了三年。这次我又是差了几分,以一个借读生的名义,上到了这个五大名校的高中部中的一支。彼时的我,依然自卑,依然压抑。回望过去, 我的青春就像三毛那本书的标题《雨季不再来》,我的青春确确实实是雨季。偶尔,我也会因为心情的郁闷而大大爆发一下,但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努力地克制住自己。我给自己设了一个套子,要成为老师、爸妈眼中的好学生,不能辜负所有人的希望。我告诉自己,这三年,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只要好好学习、考试就好。这个套子一套就是三年,它隔绝了我与外界的所有娱乐,也隔断了我青春的所有可能。
也可能是应了那句老话,“苦心人,天不负”。我最终作为一个文科生考到了我们市里一个还不错的“985”理工科大学。这里的工科氛围很浓,我们文科生几乎不受什么重视。可是啊,我还是很感激这个学校,它给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提供给我了不少机会,使我见到了许多优秀的人。由着惯性思维,我大一大二的时候一门心思扎着想学习,错过了很多人生的精彩。学的不差不好,晃晃悠悠的,我己经大三了。回首真的感到很多遗憾。最遗憾的事情是,作为一个骨子里特别喜欢爱热闹喜欢交朋友的人,我的朋友真的特别少。但庆幸,有一个十几年的发小,虽不常联系,情谊不减。庆幸,有一个大学知己的舍友,人很宅,却总能听倾诉。
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想倾诉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些想法呢,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我很难把它讲给身边的朋友听,因此想在简书一吐为快。
同时,我想告诉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有时候我们的孤单并不单单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客观环境的变化等多重因素综合性形成的结果。就像我写自己孤单,我会去分析为什么我的朋友少。任何一项结果的产生都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很多客观环境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此不要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因到自己的身上。孤单的时候多看看书(可以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看看综艺,跑跑步也挺好。最好是能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我真的是苦于学校离市区太远,能干的事情太少了)。
最后,如果能在简书上认识一些朋友,那于我而言,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