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读过很多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但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其他的有所不同。
米·伊林写的这本书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干巴巴地讲科学问题、科学原理。他用容易理解的方法去思考和编写问题,例如,他把台灯称作“桌上的太阳”,这样表达更显示出丝丝童趣,令我百看不厌。高尔基先生评价米.伊林:“伊林,他以前的许多著作早已为许多读者所熟知。这些著作非常成功,是因为作者那种'把复杂深奥的事情讲的简单明了’的稀有的天才。”
书的开篇就是这样的,让你在房间中漫游,当你看到水龙头时,就提出了与水有关的问题;当你看到炉子时,就提出了有关火的问题;当你看到衣橱时,就提出有关镜子和衣服的问题;当你来到厨房时,看到吃的喝的,就提出了有关食物的问题。我感到特别自豪的是:外国人把中国的茶叶称为圣草;中国几千年前已经使用的陶瓷,在外国要用一个团的军队才能换到48件的瓷器,一直到 1707 年外国人才成功制作出白瓷。书中还介绍了古代人们都吃什么,用什么,解释了四大发明的由来等。书中把科学、历史、日常生活通过故事的形式书写出来,让我受益匪浅。
当我多次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作者要让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具备好奇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英国著名作家卢.吉卜林也曾经说过:“经常思考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样?十万个为什么?”好奇心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揭示了生命探索的精神,而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也告诉我们对身边的物品不能熟视无睹,因为其中均有奥妙,是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获得知识的原动力,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的。
历史上有着最强烈的好奇心的人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达·芬奇,他横跨艺术、科学和技术等领域。达芬奇临去世前的一个礼拜,你猜他干了件什么事儿?他在笔记本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明天,我一定要搞清楚啄木鸟的舌头是什么样的。”原来有一天达芬奇看到啄木鸟飞快的啄树。这让达芬奇产生了一个好奇心,为什么啄木鸟撞击树木的时候不会得脑震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达芬奇弄明白了但啄木鸟撞击树木不会德脑震荡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舌头比嘴长三倍,不用的时候就缩回在头骨里绕两圈,多出来的部分插在鼻孔里,这就是啄木鸟的舌头,它像一个保护大脑的减震器一样,当啄木鸟撞击木头的时候,会起到很强的缓冲作用。也正是这样的好奇心,成就了达芬奇惊世骇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在生活中,我也喜欢问“为什么”,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去吃饭,爸爸点了一瓶啤酒,当他把啤酒倒进酒杯里的时候,会发出丝丝的响声,还会在杯口冒起一层泡沫,我想为什么啤酒会冒出泡沫呢?带着好奇心我翻开《十万个为什么》寻找答案,原来在水里放入甜甜的麦芽,再加入酵母,酵母从麦芽中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就酿成了爸爸喜欢喝的啤酒。啤酒丝丝的往上冒气泡,这个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从超市买了一袋面包回来做早餐,吃了一半还剩一半,第二天发现软软的面包硬得像石头一样,我搞不懂是为什么?于是,我又带着“为什么”去寻找答案,原来面包是由面粉做的,面粉里有一种物质叫面筋。面筋在空气中容易变硬,就导致面包发硬。
所以《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百科全书,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宝贵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明白要永远怀着一颗好奇心让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当我们的好奇心越强,生活给我的喜悦和惊喜就越多,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多思考就一定会收获满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