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集】大山里的“点灯人”

教育科学学院  预理3班  石艳豪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里对张桂梅老师的颁奖词。写出了她敢于拼搏,不屈服于原有的框架与枷锁,为大山的女孩子们拼出一片蓝天的坚毅。

    张老师的一生非常坎坷,结婚第六年,心爱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在云南支教的她瞬间失去了方向,她主动申请去到更偏僻的大山去任教,让自己的人生多些意义。可是就算这样她到当地的学校上任,总有些女学生读着读着就消失了,能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是男孩子的多。通过家访了解到很多女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被迫放弃学业,要么嫁人换微薄的彩礼、要么外出打工或者留在家里面干农活,当地重男轻女和贫困落后的现象让张老师萌发了建女子高中的想法。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可是当地政府没有人搭理她,她就去街上一个一个问,一块两块的筹。5年只筹集到1万元,有幸的是在2007年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想法。之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出世,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世的支持,学校建立起来了。

    巨大的压力和高负荷的工作,让张老师身体每况愈下,身患肺气肿、颅骨瘤等23种疾病,每天靠止疼药坚持工作,拒绝住院治疗,她要把时间留给女孩们,2018年4月的一天时间里,张老师疼得失去了意识,在县医院抢救,苏醒第一句话是: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了,我要看到把钱用到孩子们身上。第二天她决定出院回到学校。12年的时间里,张老师走过11万公里的家纺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也曾昏倒在路上。可这些都不能阻止她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就能改变三代人命运的初衷。

    在学生的眼里,张老师既严厉又可爱,生活中无时无刻都陪在她们身边。每天起床铃一响,她就拿着小喇叭催促大家快速起床,有时候调皮的她放上一首捡垃圾的歌曲,同学们和她都忍不住笑了。华坪的天气比较湿热,在夏天的时候多蚊虫、蛇鼠。早晨5点多,张老师拿着手电筒进入教学楼一层的开灯,帮助同学们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张妈妈。她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不要感谢我,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要感谢就感谢党和政府帮你们圆了大学梦。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张老师,无时无刻不在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